第187章 中国墓葬史3(2 / 2)

光复汉家天下的天子,怎么能用人殉呢?】

“咱改还不成吗?”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标儿……”

老朱本想吩咐朱标去做,一眼望去,除了老二老三,老大老四不在。

愣了愣才突然想起,兄弟二人试制火器去了,今日没来。

“老二,去叫你大哥和老四回来。”

“帮又帮不上忙,该不会是躲着咱吧?”

匠作间。

“老四,这样能成?”

“肯定能成。”

朱棣放下手中的工具,抓起一把小珠子,解释道:“底火,击发,射出去。”

“做不到后世的圆形子弹,但加大威力,很简单。”

“凡事都是一步一步来。”

朱棣仅仅只是在原本的火铳上,进行改进。

射的多,射的远,杀伤半径大。

【人殉制度的缓慢消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华夏第一轮武德爆棚的战国时代,列国打仗的人都不够用,怎么还能活埋呢?

当然,白起除外。

白起表示:一举两得,也不是不行。

当然,白起坑杀降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秦养不起,粮食不够。

但这不是今日视频主题,接着讲墓葬。

人殉渐渐被人俑所取代。

人俑即人造的偶像,类似人偶手办。

并且陪葬的物品也开始弱化。

我想陪葬一套编钟,并且我还想把粮仓、水井、牲畜等都带到地下去继续享用。

但这些东西不好往墓里搬,怎么办?

于是专供于陪葬的陶木制生活器物诞生了,也就是明器。

可以理解为古人的模型玩具,小猪、小狗、家具、厕所等,拿泥巴捏一捏烧制好了,与墓主人一起长眠于地下。

汉代出土了很多,几乎每个博物馆里都能看到,包括后来唐代的唐三彩也是明器。

延续到过去烧的纸车、纸马,如今殡仪馆里卖的纸别墅、纸跑车源头都在这。

一部分陪葬品已经从生前实用器开始转向明器了。

活人殉葬也开始简化,有了陶俑和木俑,捏个泥人,刻个木头人,最有名的就是秦兵马俑。

汉代也有很多陪葬的木俑陶俑。

按理说这种用手办代替真人殉葬已经是很文明的进步。

可孟子依然借孔子之口说出了那句名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最开始做手办陪葬的这些人,自己没有后代吗?

这句话目前有很多种解释。

最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是真人还是陶俑陪葬,本质上只要你还存在殉葬的思想,你有这个思想它就是恶。

其实不论是神秘的秦始皇陵,还是汉代的各种贵族墓葬,都可以看作是商王朝之后厚葬之风的第二次兴盛。

厚葬之风的盛行,侧面撑起了今天各个博物馆的门面。

长沙马王堆,河北满城汉墓、江西海昏侯、徐州狮子山、扬州广陵王……

但辉煌往往是和遗憾并存的,我们都听说过汉墓十室九空这句话。

能留到今天的都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下葬和盗掘并存的历史,我们脚下的土地之下尽是疮痍。

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像海昏侯或者是武王敦这种惊世传奇,在未来有生之年还能诞生几个呢?】

弹幕区:

『商没有大规模人殉。』

『?』

『推荐看xxx小说。』

『what?fuck!』

『你不拿史料,起码也拿文献吧,小说?』

〖你干脆拿封神演义算了。〗

“夫子……”

孔子看着宰我的疑惑神情,飒然一笑道:“吾知,但吾不言。”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