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营救作业(2 / 2)

这是位女士的声音。

李晓明不假思索,即刻朝那个方向走去。

然而此时运气不佳,他的义肢在前行时不幸卡在了石缝里。

李晓明清了一把力试图解脱,却没想到导致义肢从腿部脱落,他失去平衡,在废墟上摔倒了。

“同志,你没事吧?”

旁边几位士兵见状立刻前来帮忙,发现李晓明缺少了一只脚。

“麻烦大家帮个忙,我的义肢刚才掉进石头缝里了。”

他并无大碍,只是失去了义肢因而摔了一跤。

这些士兵很快帮他取回了义肢,并协助他重新装好。

政委也注意到了这里的情况。

“这名同志,像你这样怎么能加入搜救队伍呢?太危险了,还是到后勤部门去帮助比较好。”

“报告政委,这位是李晓明同志,是我们这支队伍的领导,组织并提出了使用旗帜标记的方案。”

“哦,不好意思,李晓明同志,请您谅解我之前的说法。”

“没关系,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救援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并救出那些易救人员,以防二次灾害带来更大的危害。”

提到 ** 余震的问题,政委神情变得严肃,“你说还会有余震?这是有可能吗?”

“有较大可能。

根据其他灾难的经验,主震后常伴随多次不同程度的余震。

在这种时候尤其要注意避免次生灾害。”

李晓明继续说道,表明可以利用广播宣传关于自救与避震的知识给众人,从而指导更高效且保护自身的救援行动。

这一提议得到了政委的认可和支持。

当天晚上,救援力量持续增加。

但现场却出现了新的困难:缺乏适合救援工作的工具,人们不得不以手工方式进行清理工作。

而此时每分每秒都显得极其宝贵。

为了提升效率,李晓明开车找到了当地的钢材厂和木器工厂,运用自己特殊的能力生产铁铲和其他手动器具,并解决了木材短缺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足够资源为整个营救团队提供所需的器材。

在将初步制备好的部分物品带回后,他向指挥部通告了还有大量物资可供支援。

随后由运输部队携带更多机械设备来到此地。

一切安置完毕后,李晓明则专注于改进及扩展生产线,以保障后续救援需求。

他不仅保证了铁锹头的供给,同时安排寻找适宜材料来制作手柄部分,并最终实现了有效的自我保障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 他不断协调各部门间的协作,确保每个人都有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及了解基本安全指引. 这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也为后续的搜救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在矿井坍塌事件发生后,救援队伍已经组织了多个木工技术人员,他们利用废弃的木材加工工具,赶制出了许多可替代工具。

侯大林也在紧张的忙碌中,终于找到时间稍微吃了一些东西。

观察着现场的情况,侯大林深知,当前的简单手动救援方式难以迅速解救那些被困在深井中的矿工。

他意识到,要真正拯救更多生命,必须有更强大的机械支援。

于是,在吃完简餐后,侯大林驱车赶到救援指挥部,这里是唯一有电台能与外界通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