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先太子风波(1 / 2)

“朝廷官员中,祖籍南地的不在少数,消息藏在家书里,比圣旨传得还快。没多久,南面发生大规模叛乱,当地官员不加制止,甚至与之共谋。”

苏稚垂眸沉思,灾祸频繁,民不聊生,谁愿意当政权的牺牲品呢?

“倒也怪不得他们。”

“是啊!”徐达海叹道:“那场叛乱席卷南方数个州府,眼看要攻入徐州,先太子和司天监想了个法子——陛下退位,实际仍掌摄国事,他以新君的名号下罪己诏。

如此,既保全了陛下的颜面,又能借着登基大赦天下。牢里那些囚犯,只要不是判了问斩的,皆可用钱财来赎。宫中省出的银子,加上各个小国进献的贺礼,南方水患所需银两便足够了。”

苏稚觉得这法子不错,但后来的发展明显与此相背。

“陛下不同意?”

虽是问句,却是肯定的语气。

“陛下认定太子想篡位,将其召入宫中,斥其过于笃信鬼神,恐有巫蛊之祸。或许太子从中获得启发,或许为了自证清白,具体什么原因,咱家也不清楚,反正再见到他时,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苏稚跟徐达海对望一眼,谁都没挑明。

很明显,是陛下,要太子去死。

天潢贵胄,血祭苍穹,既平了民怨,也落了贤名。

先太子丧仪极其简略,陛下对外说是国库空虚,但其中未免没有他的恨意在。

他没采纳先太子的法子,而是根据豹韬卫的密报,斩杀几十个贪官和为富不仁的豪绅,所得钱财尽缴国库,除却赈灾的银两竟还绰绰有余。

数十个贪官人头落地,实在大快人心,百姓们碍于丧礼不敢庆贺,却也在心底遥祝陛下千秋鼎盛。

当初保北方安定的圣旨,很快被人遗忘,南方叛乱也在赈灾银下发后得以平息。后来,百里将军擒获苏陀大将摩烁,两方和谈,止戈散马。

再后来,除了皇后、穆太师,鲜少有人提及先太子。

即使想起来,也只是赞他慷慨赴死,勇气可嘉,而非他父亲文治武功的万世基业。

苏稚暗自长叹:若先太子重活一次,不知会不会做出和当年一样的选择。

重活。

两个字瞬间拨动她的心弦,既然她和萧纵能重生,皇后,为何不能呢?

念头如晴空惊雷,在她头顶炸响,冷汗不停涌上脊背,被炭火一蒸,又涌上另一层。她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冰火两重天将她折磨得几近崩溃。

怪不得陛下会命新婚的萧纵调查王国舅,其中定有皇后斡旋,因为她亲眼见证过,前世陛下一念之仁,给大祈带来多大的灾难。

皇后借萧纵之手除掉王国舅,目的是给她的宝贝孙儿一个太平天下!

苏稚冷笑:真是好手段!

徐达海见她面色越来越苍白,随口关怀一句:“萧夫人身体可有不适?”

苏稚攥住座椅扶手,扯出一丝笑意,“还好。”

徐达海朝她肚子瞅了一眼,沉声道:“时候不早了,咱家该回去了。”

苏稚起身行礼,“公公慢走。”

蜡烛垂着长泪,送走一更又一更。

苏稚坐在狭窄的圈椅中,一晚上没合眼。

她终于想明白,为何安嫔家世显赫,陛下却迟迟不晋升其位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