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中的理由,恐怕是因为肖像画本来就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尤其是在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肖像画是记录和展示个人形象的主要方式,颇具重要意义。
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只有权贵才能消费得起这些,平民百姓是消费不起。
而且有的时候,它的价值可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艺术方面,还有政治意义。
比如说,盛传的朱元璋鞋拔子脸肖像……
实际上,人家明太祖画像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另一版。
什么用心,一目了然。
再比如说《熙陵幸小周后图》,《尝后图》……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避火图,而是关联国仇家恨的政治宣传工具。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学术化的说法,实情还有封建帝王与富商豪贵也有社交需求。
画肖像画,是难得的直接与客户接触与交流的机会。
频繁出入宫廷,甚至能有机会长时间相处,本身就已经超过许多外臣。
要知道,许多中小官员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面圣呢。
甚至就连眼下的这位严教授,如果不是有这几日过来接触和了解,也不会主动跟自己提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