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已方的战略目标和斥候们传回的敌军的兵力行军轨迹、武器配备、周边地形等关键信息,军官们和参谋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在沙盘上比划着,小声交流看法。
照例是之前的讨论流程,不同的是这回给出了此战的战略目标,众人各抒己见,激烈讨论着。有人提议正面强攻,以己方精锐部队的强大火力震慑敌军;有人则主张先切断敌军的补给线,让其陷入困境。
因为此战达成目标的难度降低,舒尔茨心中已有数套应对方案,因此神情相对轻松。他目光灼灼,在每一位军官的脸上缓缓扫过,暗自对众人的表现进行评估,将这些观察细致地记录在手中的笔记本上,以作为对众人能力的评价参考。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随着李炳坤军队行迹的不断变化,这样的讨论会议一场接着一场。这不仅是为了制定更为完善的作战计划,也是周冲筛选军中人才的重要手段。
——————
农历十二月廿四的下午,蒜岭一带的官道附近,北风如同一头猛兽,带着刺骨的寒意,拼命地呼啸着。这凛冽的风,好似无孔不入的针,一个劲儿地往士兵们的衣领、袖子里钻,所到之处,身上的热量被迅速抽离,让每个人都忍不住打哆嗦。
就在半个钟头之前,那纠缠了接连几天、时断时续的冬雨,终于显露出结束的端倪。原本如墨般浓密的乌云,从天空中彻底消失不见。灿烂的阳光毫无阻碍地穿过水洗般澄澈的天空,洒落在地面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坑里。水坑如同镜子,反射出一片片耀眼的鳞光,刺得人眼睛有些生疼。
士兵们躲在隐秘的藏身之处,身上还残留着寒冷的气息,但他们的嘴角不时微微一动,细细舔舐着,似乎在回味着刚刚喝下的那碗姜汤所留下的丝丝甜意。他们的目光中带着紧张与期待,静静地等待着军官们发出新的指令。
忽然,远处暗哨传来的警讯打破了这份宁静,敌军已然接近埋伏圈。周冲与舒尔茨迅速躲进掩体内,拿起望远镜,全神贯注地观察着逐渐靠近的军队。透过望远镜的镜片,他看到敌军的队伍绵延在官道上,人数应有数千之众。只是因为道路蜿蜒,队伍拉得极长,以致于即便所处位置较高且有望远镜的便利,他也无法大概算出敌军人数。
队伍前列,数名骑兵策马而行,他们正是肩负侦察重任的斥候。或许是自恃身处己方掌控的腹地,笃定无人胆敢在此对官兵不利;又或许是一路行来,皆平安顺遂,从未出现丝毫警讯,让他们逐渐放松了警惕。总之,这些斥候全然未按行军规矩办事。正常情况下,他们本应前出数里之遥,仔细探查沿途是否潜藏危险,可此刻,他们仅仅在队伍前方不足五十米处,极为散漫地晃悠着开路 。
斥侯队后面的是数百名身着土灰色军装的精锐士兵,他们手持步枪,步伐散乱,眼神中透着疲惫。一些士兵们几人一组肩扛着重机枪,共计十六组,紧跟跟在精锐士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