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江御史(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1818 字 10个月前

官场之复杂,多数时候在于人之复杂。

每个官员都是进士出身,有家族、同乡、同年,有座师、恩师,有姻亲,还有很多无法理清的人际网。

得罪一个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他背后是否有更为强大的力量。

毛巡抚出身优渥,仕途顺畅,因为书法出色,得到不少前辈的赞赏,顺风顺水到现在,多少有点失之警惕。

他以为,郭布政使的后台不算强硬,反正比不过自己,金玉楼更是一介戏子,不值得在意,却没想到,他们或许只是没有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金玉楼告诉郭布政使,鞑靼部曾给毛巡抚送过一对玉环,产自吐鲁番,是顶级的羊脂白玉,价值不可估量。

所谓君子如玉,毛巡抚自诩君子,自然也颇爱此物,一直藏于身边,等闲不肯示人。

这叫什么?物证啊!

郭布政使想到客人送的银子,想到金玉楼的承欢,想到这么多年被压的愤懑,终于决定冒一回险。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趁着京城有人要毛略滚蛋,他要取而代之!

不过,郭布政使当官多年,也有心眼,唯恐遭人记恨,准备借刀杀人。

这把刀,就是江御史。

大夏十道,监察御史一百十人,分布在各个地区,分布在山西北边的御史,就是江器。

互市争议之际,江御史就参过毛巡抚,但无人在意,这次却不然,与胡人外通是大罪,绝对够他喝一壶的。

最重要的是,江御史和毛巡抚有仇。

这事儿,是郭布政使听人说的,在山西官场不是秘密。

江御史此人,名器,却非大器,小器也,心胸十分狭窄。

某次,毛巡抚宴请宾客,有人问,为什么不请江御史呢?毛巡抚先说,御史纠察风纪,还是不要太亲近为好。

但因为喝多了,后面嘴贱,又加了一句,像他这样面目丑陋的人,请他来,岂不是让人败坏胃口吗?

“如彼之貌,伤之脾胃,岂能尽兴?”

诚实地说,毛巡抚的话不算诽谤,因为江御史真的长得挺丑的。

因为面目不堪,他明明考试能是前,主考官看到他,就给降到末等,就连殿试也没能意外,明明会试的时候,他考了第一名,可殿试因为丑,很不幸只挂在一甲末尾,差一点点就是同进士了!

皇帝不敢怨,巡抚还不敢吗?

江御史听说了这事,大为愤怒,从此和毛巡抚杠上了。

参他饮酒作乐,不理政务。

参他为买古画,逼死良民。

参他中饱私囊,允许走私。

御史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所以,这么参倒也没什么问题。可惜,毛巡抚头上有人,一直相安无事。

但此次不同。

这天,江御史与往常一样,去酒楼吃饭。雅间隔音不太好,他听见隔壁有人在说话,聊的就是毛巡抚。

出于对敌人的警惕,江御史竖起耳朵,留神细听。

白玉环、鞑靼……户部亏空……盐商贿赂……他立时兴奋起来,如同闻见血腥味的秃鹫,贪婪地捕捉每一个字。

可对方只是闲聊,很快就说起别的事,不再提及毛巡抚。

但江御史之所以长得丑,还能当官,自有过人之处——他擅长写文章,而且写得特别好,声情并茂,鞭辟入里,才华没得说。

虽然信息有限,可江御史一顿饭的功夫,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回家后马上把自己关进书房,耗时一天,写出了一篇辞藻华丽又不失锋锐的奏疏。

他很满意,一字不改,当天就送去京城。

运气很“好”,奏折才到没多久,内容流了出去。

崔阁老得知,已经是第一天了。他看完内容,叹口气,和心腹说:“写信给韬之,让他自请离去吧。”

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应呢?

主要还是江御史的文章写太犀利了。

他先回顾了互市的来龙去脉,表示这事就是毛巡抚先起的头,他为啥这么上心,因为收了鞑靼的贿赂。

而这么做,绝对是他狼子野心,本来大家对鞑靼的经济封锁已经击溃敌人,可毛巡抚养寇自重,生怕胡人完蛋了,他就没有额外发财的来路,所以,与鞑靼一拍即合,要求开互市缓和。

此外,他和胡人有勾结的另一个证据,就是每次胡人来过,他就要请朝廷赈灾拨款,但英明的蔡尚书已经发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灾害。

这证明什么?证明他和胡人是约定好的,那边故意过来晃一圈,方便毛巡抚挖国库的钱,充实自己的腰包啊!

作为回报,他就放任山西的商人和胡人做生意,给他们提供盐茶,故而民间走私不绝,官兵围剿次次失败。

内奸,毛巡抚就是大夏最大的奸臣!

不得不说,狠还是言官狠。

蔡尚书只是想干点事,充实一下国库,所以才□□巡抚吐出贿赂。

可江御史完全就是要让他去死。

互市真的是毛巡抚开的头。

毛巡抚真的收了玉环。

十万两亏空,他也真的贪墨了。

他和盐商的来往……也不是编造。

事实确凿,理由和关联已经不再重要了。

好在崔阁老提醒及时,皇帝刚派人把他关进大牢,他的请罪折就递了上去。

他自辩,并未和鞑靼有勾结,恳求开启互市,是不忍见百姓再遭兵祸,不过他确实有失察之罪,没有及时催促底下的人收回欠款,但那是不忍百姓刚过上好日子就要还钱。

解释了一大堆,最后表示,臣能力有限,但十万两银子我没贪,现在就还,恳求宽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