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侠客救数人,谋臣救苍生,佐王论道,匡扶社稷,燕额儒生徐元直(1 / 2)

季汉楚歌 神纹本神 1296 字 7天前

“两位都是亮弟举荐的奇才,我就不单独考校了。”

“我这有四个去处。”

“第一个,入天策府,任军师,专司对曹、快速反应。”

“第二个,入彭城国属吏,任屯田令,劝课农桑、垦荒开渠。”

“第三个,入徐州州府,任一方县令,治地抚民、明断法度。”

“第四个,入右将军府,任参军,参谋军事、料敌机先。”

有诸葛亮这个“徐州驻荆州办事处的人事招聘总监”的举荐,再加上对二人才能的先知先觉,刘标没再单独考校。

直接就将四个去处摆在了徐庶和石韬面前,由两人自行决定。

徐庶和石韬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

在荆州的时候。

徐庶石韬跟其他从颍川南下的士子一样,都曾去拜访刘表。

然而。

刘表识人辩才的眼光有很严重的书生气。

对搞学术研究经学的儒士很是礼遇,田宅官侍,应有尽有。

对搞实务经世致用的儒士兴致缺缺,田宅官侍,一应没有。

再加上徐庶和石韬都是游侠儿的出身且又是中途求学,刘表只是敷衍了几句就不再理会。

这让两人很是受挫。

我们虽然是游侠儿出身,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中途求学就不如人了?

忿忿之中。

徐庶和石韬遇到了诸葛亮。

比起另个位面死了叔父默默的躬耕隆中读书养望的诸葛亮,这个位面的诸葛亮在荆州意气风发,更有世家佳公子的洒脱和器量。

诸葛亮见两人仪容不俗,又得知两人在刘表面前受了挫,遂邀请两人同饮。

在交谈中。

诸葛亮惊讶的发现,徐庶和石韬虽然是游侠儿出身且又中途求学,但在天赋上异于常人。

徐庶有近乎于过目不忘的本事,对兵法的运用又有独到的见解。

石韬在谈及农政的时候,比起寻常的县中令、丞也不遑多让。

这让诸葛亮很是欣喜。

为了更多的了解两人,诸葛亮又前往两人家中拜访,又得知徐庶和石韬都事母至孝。

几经考察下。

诸葛亮决定推荐两人前往彭城求访彭城农都尉、伏波将军、寿春侯刘标。

如今荆徐结盟。

将刘表瞧不上的儒士推荐到徐州,既不会惹恼了刘表,又能让徐州受益。

在诸葛亮的极力游说下,徐庶和石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彭城。

自江夏郡入汝南郡、自汝南郡入沛国,再自沛国入彭城。

刚开始,徐庶和石韬还在感慨汝南和沛国的荒凉。

到了相县后,徐庶和石韬惊讶发现:越往彭城走越是繁华,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

跟汝南和相县以南的沛国诸县,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世界一般!

比起襄阳,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走访田间。

两人问及本地谁最有名望时,大部分的士民的答案都是“稷子刘孟临”。

有官署小吏得知两人是外地来的士子时,更是热情的向两人介绍。

诸如:

“彭城周围两百余里内,聚民十三万户,五十余万人,乃这乱世中的乐土。”

“稷子刘孟临,乃神农传人。通晓农术,不吝授业,令这方田地皆能亩产一到三石,似那精耕细作的,甚至能亩产五石呢。”

“稷子常言:研究学术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舍弃实践则一切都是空谈,故而潜心实践农术十二载,终有所成。”

“稷子又言:在天下则忧天下,在一邦则忧一邦,唯恐百姓衣食住行不能顺心,故以农术为基,只愿百姓仓廪丰足。”

“稷子亦言:我等读书人,贵在识时务。道不虚谈,学贵实效,方可受万民敬仰,留名于竹帛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