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回归徐州(1 / 2)

【占领了宿州之后,庞勋就给城中百姓散发钱粮,选拔招募壮丁。而接下来百姓们的反应也可以体现出此时唐朝治下的百姓们的生活情况——一天之内,想要参军的人就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最终,庞勋招募了数千人。】

【随后,庞勋便分兵守城。】

【这一切的行动都是在一天之内完成的。第二天,元密所部才赶到,但在驻扎在城外的时候,却先是被庞勋用火箭射中点燃房舍营帐,然后出城突袭,斩杀将近三千唐军;又在夜晚,被庞勋趁夜乘船离开而毫无察觉。】

【第二天天亮了,元密才知道庞勋已经离开,连早饭也没吃就去追赶,却又中了庞勋的埋伏,最终战败,元密等将领纷纷身死,士卒们在死伤千人之后,余者全部归降庞勋。】

【庞勋从这些投降的徐州士卒口中得知,如今的徐州守备空虚,毫无防备。于是他决定立刻引兵北上,渡过濉水,迂山去进攻徐州。】

【在庞勋行动的同时,崔彦曾才刚刚得知了元密兵败的消息,一边向周边的节度使、郡县求援,一边关闭城门,紧急选拔壮丁守卫城池——但是全城都已经陷入了惊慌之中,没有什么固收城池的斗志。】

【十月十七日,庞勋带着六千余士卒抵达了徐州城下,在徐州城内空虚、百姓们没有坚守城池的斗志的前提下,庞勋又对城外的百姓们好言劝慰、以礼相待、毫无侵扰,加之他本就是徐州士卒出身,便很快得到了这些百姓们的支持和拥护,以及相应的帮助。】

【因此,轻轻松松的,庞勋就攻下了徐州,俘虏了崔彦曾等人,又直接杀掉了八百士卒一直记挂在心的尹勘、杜璋、徐行俭等人。】

【而另一个佐证庞勋众人并没有招致徐州百姓反感的一个情况是,在这个时候,徐州城中愿意跟随附从于庞勋军的,足足有万余人。】

【在这个时候,庞勋又派遣了使者奉表前往京师,为自己请封节度使。】

“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一次桂林戍卒起义,就开始能够动摇唐朝的根基了。”杨坚在看到庞勋带着一群人成功打回了徐州,俘虏了原本的节度使崔彦曾,并且徐州人还踊跃加入庞勋的队伍后,评价道。

原本,这应该是一次小规模的兵变,影响力只局限在地方上——这不是中央兵变,地理位置颇为偏僻,很难影响到朝廷中枢;这也不是大规模兵变,参与这一次兵变的不过八百士卒,而不是什么数万大军全部反了朝廷……

这些因素,其实在常规状态下,并不能够对一个王朝构成什么致命伤害。

——说一句不是很好听的话,那就是,承平年代之中,有时候逃兵役的人也有不少,不至于非常多,但是零零散散地加在一起,说不定也就有八百人或者更多了。

但是这会影响整个朝廷,会影响整个天下,乃至与动摇朝廷的根基,让后人评判一句“祸起于此”吗?

不至于的。

而唐朝这个时候——这个已经走到了末期的状态之下,却也并不是一定会被这八百士卒彻底挖了根基,只要能够处理应对得当。

首先,这一场祸乱本身是不应当发生的,是应当避免的。如果当时崔彦曾没有干出来这些事情,那么,至少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这些桂林戍卒身上;

其次,发生兵变之后,也是可以及时处理的——杨坚觉得,以小见大,桂林这边有戍卒超期服役,难道其他地方没有吗?难道只有徐州的戍卒被这么毁约,却没有其他地方的戍卒被这么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