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朝廷做事也这么没有准数……”李渊颇有几分嫌弃。
对于这些个戍卒起兵、自行返乡的理由,他确实能够理解——大家都是有父母妻儿在家乡的,怎么可能一直停留在外,而不返乡?
更何况,什么时候返乡,原本都是有着正儿八经的约定的,三年一换,三年一换,他们都已经在桂林这边戍守了六年了,忍不下去思念之情也是寻常。
而因此,选择干掉监视他们的长官,转而自行踏上北上归乡的路途,也不奇怪。
——毕竟,这种事情,历史上早就有过先例了。
而对于士卒的思乡之情,也一向都是正经将领都需要、都知道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士卒一定会产生思乡之情,将领们要是想要好好带兵、坐稳地位,也就一定要顾及到士卒们的思乡之情。
就如同,当年的赤眉军一直没有西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量的人手都来自山东地区,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向西的欲望;当年李密一直死磕洛阳,其中的一个原因,同样是因为瓦岗军的许多人都是那块儿地方的人,如果没有打下来洛阳,他们也并不愿意直接向西前往长安。
更不要说直接从关中跑到了江都,然后不得归乡,隋朝也眼见要完蛋,最终干出了惊天大事的骁果军了。
但是,作为皇帝,作为天下的统治者,李渊对于这种擅自归乡、杀死长官的行为,同样是不满的。
——他理解士卒们想要回家的想法,但是他绝对不喜欢这种擅自做主的行为。
即便长官,那个崔彦曾不当人,不守承诺,那也不是这些士卒们以下犯上,杀死长官,擅自行动的理由!
即使有再充足的理由,他们也不应该这样做!绝对不应该!
不然,今天能够因为这个理由去杀死长官,违抗节度使崔彦曾的命令;那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这个理由,去杀死天子,去违抗皇帝的命令了?!
上下尊卑,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闹出来了这种事情,武宁军节度使崔彦曾也必须受到处罚,也必须承担责任;可这个处罚,这个责任,应该由皇帝、由朝廷来做主,来惩处——怎么也轮不上这些戍卒们来做主惩处!
崔彦曾的惩处措施,接下来有朝廷处理;
但这些个敢于私自作乱、以下犯上、擅自行动、不听军令的戍卒们——也必须受到惩处!
这种行为,完全够得上处死了。
也必须处死。
不然的话,这岂不是在给全天下打样——只要你们觉得受了冤屈,受了委屈,忍不下去,那就能胡作非为,以下犯上,杀死长官,不遵守尊卑纪律,不遵守命令……了?
这八百人,必须死。
这个逻辑,李渊是非常认同的,所以他也不觉得当时的大唐朝廷表面安抚,暗中谋划着除去这八百戍卒有什么问题。
但是,既然是要表面安抚,暗中谋划除去八百戍卒,那就要有一个表面安抚、暗中谋划的样子啊!
怎么,这么轻轻松松、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地就被这八百人给察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