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喋血洪山(1 / 2)

宋武屠龙 白慎行 2073 字 3个月前

兵法云:

“十则倍之,五则围之”。

西军倚仗五倍的优势兵力,两翼列阵如雁翎:

背靠夏口城,军阵沿着坎位与巽位一字排开;单单漏出艮位,设下了三五排的箭塔和拒马桩,严防着对面山坡上的北府骑兵。

正宝马雕弓,万甲向江东。

战车如流水,怒马似游龙。

长刀耸,杀声哄,

千丛旌旗蔽朝日;

闹轰轰,

连天鼓角掀江城。

夏口外围合阵,雁翎阵横斜曲直:

马队齐齐列,悍卒整整排;前遮后拥里,好一派江夏军威——

红罗伞盖,大将登车。

江夏郡守郭铨,桓家第一员亲信爱将;年未二十四,吏禄三千石,文武一把抓。

绛纱袍,黄金带,腰中结紫绶,武冠镶玉蝉:左手托军印,右手按佩剑,这位西军名将,生得燕颔虎须——封侯笑谈可取,志在图画麟阁。

一通鼓响,举目东望。

太阳从洪山溜出个缝来,山头旗色隐约,山后人声马蹄杂乱:

探马探的清楚,昨夜万人的灶火,不过是千把乌合之众的虚张声势。

大斧拨云。

一骑紫马,鞍上青龙锁子甲,敌将徐徐下山。

郭铨玩弄着手中军印,豹头眯了圆眼,静静眺望着远山朝日里的人马;嘴角忽然扬动,回首又朝身后扛纛的偏将笑了两笑:

“这山匪,当日江夏城里,竟让他侥幸逃脱——不想去投了北府。这些流贼草寇的造化,今日到头……你扛纛过去,把大义晓上一晓:他若降,就势牵了紫马回来,省得伤着麒麟;若不降,直接将他捅倒在旗枪之下!”

那偏将身长九尺有余,金刚般壮勇。他单手捉着缰绳,握持了一杆丈二的旗枪;八十斤铁旗枪,迎风旗杆不晃。

二通鼓响,郭铨束了束黄金带子,把军印深揣怀中,紧好了战袍。

雁翎大阵喊打喊战,西军杀心炽烈;那偏将催马冲上洪山,山后的北府士卒也畏缩着越过山头结阵——远观西军军容之盛,初阵的青瓜蛋子们人人胆战心惊。

檀道济驻马军前,立斧停鞭。

坡上,西军偏将也停了马,二马只隔一马头。

偏将立旗勒缰,檀道济亦把月牙斧头横置鞍前;道济的目光不在偏将,却是悠闲向那西军的兵阵望去。展开扣了江夏郡守官印的文书,西军偏将洪声如雷,山野摇动:

“奉江夏郡守宣谕,谕曰:

三王不永,五帝非恒。

自司马氏窃得神器,寰宇颠倒,南北丧乱;

社稷无主,唯有德者居之。

谯国桓氏,拓土攘凶,累叶交辉;

我主灵宝将军,天纵神武,大业草创。

晋室昏悖,积年荼毒黎庶;

灵宝将军发奋于荆州,实为天下请命……

方今夏口城外,两军对圆;

众寡有异,虚实已明——

尔等疲卒败甲,敢效螳螂之斧臂?

天兵当前,受降宜速……”

檀道济青着一张脸,听到“螳螂”二字时,已把宝斧从鞍前轻轻端起;

这位疲卒弱甲的北府螳螂,投降的速度显然慢过斧风的速度。

西军偏将声情并茂,感情充沛,未及把这篇诗朗诵吆喝完了——眼前一道白光,脑壳已然落地。

郭铨低头捏捏印堂,眯眼熟视远方山坡;偏将人头咕噜咕噜地从坡上滚落,西军鼓吏不自觉停了二通鼓声,城外万人大骇。

吱吱呀呀,三辆弓车从洪山上缓缓驰下:傅弘之腰提金错宝刀,登车校弩;王镇恶身背穿风羽箭,御马揽辔。

臧焘手把强弓,稳押副车;车辙印里,五十匹良驹随行:到彦之肩扛斩马大刀打头,小刘钟肋夹九股钢叉殿后。马后岚尘飞扬,一人断臂拖刀,刀头骷髅狰狞;左右步甲三三成群,渐渐铺满山坡,如挟白蚁溃堤之势。

土尘卷起来,盖了半片山。

这些步卒不满百人,个个拔足狂奔,转瞬把弓车拉在身后。

百人队刚当了两日正规军,往岁是刀头舔血的悍匪;此时猛冲猛奔猛打,三人结伴,又互为兄弟子侄,人人带着些亲。

刘裕是翻烂了《六韬》的良将,昨夜部署兵力极为妥当,以三人为一伍,择其精壮为伍长,分散队形,又集中突击方向为一点,直直朝西军侧翼掩杀——

三人一伍,三伍一群,四群急扑敌阵巽位,二十七名步甲分散四面:

区区一百三十三人,长兵短兵互相照应,作倒三角队形冲杀;散兵线里,人与人相隔两丈,群与群相隔六丈,战线竟能铺陈七里之宽!西军兵将远远看去,直如蜂巢坠树,水银泻地;野马尘埃,排山倒海。

西军旗摇枪抖,兵丁战栗。郭铨举目四望,遥观坡上土尘,不禁冷笑一声,自言自语道:

“怎么,千人的蟊贼,过了个宿,还能凭空生出万众的分身?”

“军阵稳住!擂鼓!弓弩手预备!”

三通鼓响,断臂元德抡刀入阵,大刀豁开西军的血口。

郭铨怒喝道:

“放箭!”

西军羽箭交施,北府百人,半数未及破阵,已作箭下之鬼;余生之人,血勇冲天,所谓猛士发于卒伍,争先杀奔郭铨的麾盖,誓要替阵亡同袍立下未成之功。

洪山山头,檀道济回马巡视兵将,眼见山下厮杀血腥,一名入营不久的新兵战战栗栗,刀也提不稳当。道济心头大怒:

“当兵吃粮,吃粮当兵。百姓纳着重税养你,太平时,披了战袍只觉轻松;如今见真章了,反而尿了、软了?你是哪营的乙士,把刀握起来!”

“二爷,放小人条活路去吧……我是历阳守将司马休之的家丁,老爷安排我进营的,原说只让盯着刘将军……我是废物,我当不起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