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七章 中了!打中了!(1 / 2)

刘洪磊、佟智国都感觉心情非常复杂。

他们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都觉得问题很困难,即便是张硕想解决也没那么容易,结果才跑了一趟实验室,问题就有了解决方法,而且还讨论起来了?

也就是说,他们才刚出去的时候,张硕就想到了解决方法!

这也实在太快了吧!

刘洪磊、佟智国就感觉不可思议,但在震惊结束以后,他们也马上加入讨论中。

张硕所制定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点。

一个就是对于每一个偏差影响,做更加精密的计算。

第二个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改变打击方向和轨迹,让打击轨迹最大化贴近卫星轨道。

这样就能大大所有打击覆盖面,当打击轨迹和卫星轨道重合,就是在一条直线上打一个点,要比在一个平面上打一个点简单多了。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离子团速度太快,又受到打击距离限制,两个轨迹是不可能重合的。

所以最多就只能做到把打击面缩小,但也同时大大降低了一些影响因素带来的偏差。

这个解决方法并不完善,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其大大增加了离子团轨迹的路径距离。

比如,原来轨迹路径是1200公里,改变后则需要2400公里,甚至是3000公里以上。

这就需要提升离子团的初始速度,再考虑其稳定性问题,好多参数都需要做出调整。

所以新的方案主要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轨迹的计算,另一个就是配合新轨迹的离子团相关参数计算。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开始针对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轨迹问题,只要确定了打击的轨迹路径,不能以此来反推离子团的参数。

这个过程需要做大量的计算,也会根据计算过程以及参数,对电子程序的算法进行调整,使得计算过程能够通过电子程序完成。

张硕已经捋顺了研究方向,也开始给每个人分配任务,好多研究员都参与了工作。

刘洪磊、佟智国也参与进来,他们觉得只有参与进来,才能够对新方案有一个评估,多一个人参与也能加快研究速度。

这么多专业人士参与,再加上张硕对于研究方向的把控,到晚上8点的时候,任务进度就已经提升到了百分百。

换句话说,新方案的研究已经完成了。

张硕马上提交了任务,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方案的理解。

新方案最核心的就是打击轨迹变化。

原来的打击方式,是找寻距离目标最近的点,而现在新轨迹的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离子团轨迹在大气层内持续的路径距离。

大气层内,还要分成好几个部分,低空、高空是不同的,主要影响是空气目的。

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设定好的参数,电子系统会叠加计算进行评估,整体上可以理解为,‘百公里高度下方,轨迹路径在300到500公里之间’。

在大气层内的轨迹路径太短,则会让离子团能量损耗不及预期,换句话说,就是速度太快了,会直接影响到打击精准度。

路径太长,会让离子团失去能量过高,即便是命中目标,因为内部反应已经消失,也不会产生直接的打击效果。

针对目标卫星来说,计算结果打击路径总距离在3100公里左右,比原来提升了近三倍,就必须要增强离子团的初始速度,但初始速度的提升并不是三倍,而是15倍左右。

这是因为离子团能量损耗,主要还是在空气密度高的低空环境。

如果是到了空气非常稀薄的太空,也就是两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空气阻力以及带来的偏差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研究任务完成以后,张硕又布置了一些方案总结的任务,一直到十点钟,新方案确定下来。

张硕带着疲惫去休息了,但办公室里依旧很热闹。

佟智国、刘洪磊以及其他基地内的研究员,继续兴奋的讨论新方案,还从头到尾重新做了一遍计算,然后确定明天开始进行实验调整,也会对电子系统进行修正。

第二天上午,办公室很早就热闹了。

张硕来到办公室的时候,看到一大群人又正在计算和方案整理,他们会根据新方案进行实验调整。

这个工作已经开始了。

张硕到实验间找到了佟智国、刘洪磊,他是想着新方案已经完成,就可以提前走人了。

现在他更关心电磁力、强力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核物理所以及即将和人造太阳项目合作进行的实验,都会让‘氢弹电池’的研究更进一步。

这个技术才更加吸引人。

对比来说,离子炮打击技术已经实现,做的研究也不过是增加打击精准度以及威力……

听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

张硕确实不怎么在意,但佟智国、刘洪磊就太在意了,一听到张硕说要离开,马上就迫切的进行挽留,“实验装置的调整很快,电子系统修正也很快,代码改一下就好了。”

“我们刚才讨论过,大概需要一天时间就能解决。”

“不,今天就能解决!”

“张硕教授,你还是留下来,看看我们明天的实验……”

刘洪磊好声好气的说了半天,佟智国也在一边附和着,他们主要对于研究没有绝对信心。

如果张硕还在的话,就感觉基地里有一个专家,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进行咨询,心里上都感觉对实验有信心。

张硕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留下来看一下实验。

不过他并不只是干等着,也和其他人研究了一下,卫星遭受离子团打击后的情况。

他负责的是计算卫星遭受打击后,反应过程中‘质量损耗’。

同时,也说了一下对于后续情况的看法。

“卫星会变成一团残骸,然后继续沿着原来的轨道运转,也许要几个月,也许是一年以上,才会坠落大气层,然后彻底烧毁。”

这就是打击后,卫星会经历的过程。

首先就是变成一团残骸。

离子团带来的反应是‘原子核核力拆分’,不管是抗高温能力强的材料,又或是普通材料,都会受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影响。

同时,反应还具有传导性。

即便只是打到太阳能电池板,卫星的主体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当然,即便主体不受到反应影响,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持续高温反应,卫星也会直接损毁。

在主体反应的过程中,卫星整体会出现质量损耗,极少部分是反应损耗,还有一部分是变成了气体逸散,另外,还可能存在部件的解体,比如两侧的太阳能电池板脱离,等等。

不过离子团打击以及质量损耗,都不会直接影响到卫星的轨道。

离子团打击,有一定的物理性碰撞威力,但离子团的质量很小,动量也不会太高,物理性碰撞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卫星质量损耗,也不会影响到速度和轨道。

“在变成残骸以后,就会和其他损坏的卫星一样,轨道慢慢的下降,直到坠入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