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极夜过去(1 / 2)

雨灾前的那次陨石撞击,损毁了蓝星的几乎全部卫星。

那之后,蓝星出的一连串天灾也好,目前的组织和科技无法及时有效预测灾难也好,通信的阻断也好,基本上全都是拜此所赐。

如今差不多七年过去,总算踏出恢复的第一步了。

四月中旬,九大基地间的通信初步恢复,基地之间联系总算可以告别物理通信了。

四月末,萧山基地在北方几个基地的协助下,以9区为中心,新建了一批信号基站,初步启动了萧山范围的内网,同时,兑换处开始售卖第一批手机。

这批手机也是北方基地的出品,数量极为有限,虽然外表简陋,但可以打卫星电话,还可以上基地内网。

桑喆提前从张家那里得到消息,赶紧叫着陈夏、何洋、于凡、谢岩、姜亭他们去了9区兑换处,结果这东西意料之中地非常昂贵,几人卖东西换积分,然后又回来买,才总算搞到了一批。

基本上是于凡、谢岩、姜家一家一台,桑喆、陈夏、何洋三人一人一台,确保几家随时能联系上。

从此,12区对讲机线上会议的时代,终于可以宣告终结了。

取而代之的是手机聊天室,虽然界面堪比21世纪初的老旧产品,但“在吗”这个词在聊天室里出现的时候,每个人都激动地在家里泪目了。

手机虽然简陋,但姑且保留了智能机的外貌,可以登录基地建立的论坛。

论坛之简陋,和桑喆之前的校园网有一拼,还时不时就卡到空白页,但胜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地的大小新闻、各部门建构和规划,甚至是简单的投诉和后台处理等功能都具备。

比起基地广播来可方便太多了。

12区每个人都沉浸在了这个小小的网络世界里。

原本就为了维持暖房的补光灯,每家都备了燃油和发电机,此时再多带起来一个手机易如反掌。

不过其他人就未必了。

兑换处和居民之中还因此兴起了“租售蓄电池”、“代充手机”这种业务。

可惜12区和下头几区离太远,不然12区能发一笔大财。

很快,当网络信号进一步完善,居民之间发帖的功能也随之开通,信息交流更方便了。

只是鉴于手机属于奢侈品,所以只有有钱人这边能用,所以论坛上帖子都是些什么风格,也就可想而知了。

和黑夜中裹着棉被风餐露宿,在山坡开荒区辛勤劳作赚取粮食积分的情景比起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不够形容的,那简直是时代级别的差距。

不过桑喆他们还是很爱看这些帖子,倒也不是寂寞无聊,而是其中包含着大量生意交流方面的信息。

比如最近最火的生意——燃油,还有船舶。

船舶居首。

火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每个带“船舶”字眼的帖子,哪怕是毫无内容的水贴,都能被人顶到热门的位置。

桑喆也一直在盯着这些内容看。

然而几天跟下来,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没多少,基本都是她提前知道的——远洋基地。

目前只有他们恢复了船舶的制造工程。

而其它八大基地也早就派了工作人员前往远洋基地,洽谈船只的买卖运输业务,为未来将要到来的海水入侵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