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极夜期,就算基地有什么合作计划,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推进,桑喆他们震惊了一下,也就那么着了。
至少在明年2月之前,海水淹不到这边来,桑喆对此是心知肚明的。
比起船舶的合作,基地现在也没闲着,堪称大动作频频。
先是在2区到12区的道路沿线都装了路灯。
亮度有限,跟和平时期的路灯没法比,有点像大楼里安全出口的指示灯那种类型,沿途能装岩壁上就装岩壁上,能挂路边就挂在路边,主打一个省材料。
即便如此,也足够照亮沿途的道路。
然后,把3区以上各区的住宅申请也都开放了——因为之前抢劫那波闹剧,导致上头几区还是有些破产的人家,没法继续租住下去,不得已往下走,将房子空了出来,所以如今各区空房间都有。
3区最便宜,几近免费,11区最贵,明码标价,一人一户,禁止囤房。
与此同时,10区、11区在规划上重新安排,提高房价,鼓励居民向下迁移,腾出来的空房集中成连块的区域,建设工厂。
然后给难民发布任务,在上五区除12区以外的山坡部分开荒,开辟出来的土地扩建房屋,活动板房的大小为标准,不过建材要好上许多。
之前因为考虑到山坡部分地基有难度,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如今也顾虑不了那么多了,上面让相关部门研究了因地制宜的房型,姑且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风险还是有,都一块放在价格里,提前跟群众知悉就是了。
结果,山坡房屋的预定仍然是火爆的。
山坡房屋为了避免倒塌时彼此牵连,所以设计的是独门独户,虽然房间很小,但隐私性非常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海拔高啊!
原本往上迁移就是为了预防日后海水入侵,比起房子不结实这种小事,当然还是高点更重要。
而山坡房屋因为有明显的弊端在,还比同区域原住宅区便宜许多,这样一来,之前在6、7、8区凑合的有钱人,自然愿意往上走一走。
而原本10、11区住宅区改为工厂区的部分,附近居民倒也没什么意见。
虽然日后房屋会挨着工厂,这意味着人员嘈杂、噪声大、污染大,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工厂在旁边——还有什么比这更安全的地方吗?
工厂可是基地的血液、命脉!是基地防护最严格最周密的地方!
寒冷的黑暗中,萧山从上到下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
难民们争抢注册上面的住宅、搬家,抢建设任务,并为此不惜每天在山路上爬上爬下……更有甚者,懒得每天上下往返的,直接背着一人高的行李上山,睡觉就直接在山坡开荒处凑合,为此还时有冻死的。
基地在一次次劝告无效后,不得不提供了一批防风塑料布,供他们支大棚休息用。
基地闹事的难民跟以前比起来却指数级减少。
虽然粮食依旧难吃,水依旧难以下咽,关键是还很少,但基地在为未来铺路的努力,难民们都看在眼里,所以哪怕累死、冻死,也远比之前那样被放置在黑暗中等死要好。
然而,这一切的热火朝天,目前都和12区没关系。
基地决定将12区当作大灾时的临时避难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