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几名力士,抬着一块重达上千斤的石碑缓缓的出现在众人的面前。紧随其后的便是为首的张溥,以及紧跟张溥后面的便是对于在场众人来说,可算的上是老熟人的两人,其中一个便是侯恪。
看着张溥这出场排面,在场的这些不愿意来,或者看着侯家面子来的“大人”,心中也是不由得悻悻起来。
“诸位,我江南士绅大部分都受业于我东林先师。今天张某不才,盛情邀请诸位前来,所为何事,不过是想请诸位见证一番石碑的落地。”
话音落下,只见得张溥三人一下拉开了盖在石碑上的红布,上面赫然便是当前不久张溥所攥写的《五人墓碑记》,为了使得这片碑记更加声传江南,更是由一字千金的江南大儒董其昌,亲自所书。
江南好风流,江南多才情,可江南更多的还是士绅们在茶余饭后,喜闻乐谈的朝堂之事。
有的事只需要一个契机,或者只需要一个带头人。通读这一篇五人墓碑记,苏州士绅们便立刻明白其中的深意。
儒家文化配合程朱理学在苏州迎来了新的发展。亦商亦官的苏州人眼里,最好的圣人明君便是宋高宗,元太祖那样的皇帝,将朝堂之事尽力赋予忠贤,皇帝垂拱而治那才是最好的。
可以说,就这一方面明朝除了明孝宗再也无人做到。所以在苏州士绅亦或者是江南的眼里,大明朝的皇帝身边可是有不少奸佞所在。
“给我大人,各位苏州大儒。今天我大明朝堂之上,尽多不忠,不孝,不贤之辈。我苏州士绅,世受皇恩,自当忠心为国,直言朝阳,上奏天庭,陈达陛下,匡扶朝政!”
在摸清在场人的态度后,张溥似乎是有准备的站了出来,在身后的两位大人的支持下,勇敢的喊道:
“张某不才,受恩东林,可却无力报负,如今东林书院在阉党手中而灭!可他们灭掉的不过是东林的身,东林的魂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在苏州,在江南每一个读书人的心里。阉党所谓新政,实在乃是坑害我读书人之举,我东林子弟更奋起而上,让皇上,让朝廷知道,大明还有我们这些忠义之士!我提议,我们苏州青年学子都加入到我们复社里来,然我们一起复兴东林,告慰先贤!”
……
天启三年的年尾,平静的苏州在这尹山湖畔再次生出点点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