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结亲七次的女人(1 / 2)

万历42年8月底。

北疆苍茫,阔叶凋零,万物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严寒准备着。人类也不例外,一车车物资被运入永明城内,如同蚂蚁搬家。

女人在忙于制作各类腌菜,男人则忙于将食物存储于地窖。放眼望去,整个永明城已被萝卜白菜红薯土豆占领。

督府内,玉米堆积如山,朱老七挥舞着铁锤,叮叮当当,正在示范如何利用木板制作存贮玉米的木栈。

前世,东北农村存贮玉米的方式极为简单,在院子里制作两排稀疏篱笆墙,底部垫砖铺木板防潮,中间几具横板加固,然后将玉米棒子丢进去就是了,一般要堆个一人半高,家家户户一排排一列列,看着极为壮观。

凛冽的北风会将玉米的水份抽干,即便下雪也不需要担心什么,因为那雪不到开春是不会融化的。

总之,存贮玉米比小麦稻米简单多了。

“马时楠,你到底会不会干活,不会就站一边看着去。”

“你,说你呢,那钉子就不会敲弯了么,万一刮到娃娃怎么办?”

“还有你,锤子都不会用,你添什么乱?”......

朱老七逼逼赖赖,永明城的大人物们被他指挥的团团转。

千算万算,马时楠也没有想到这位活爹竟然亲自来了海参崴。更没有想到,这位活爹来了之后竟然没有丝毫的不适应,看什么都亲切,吆五喝六,指点江山,四处乱逛。

外人看不出,就还以为这位活爹乃是长居北疆的人物。

城内外的土着则更加困惑,一方霸主,海参崴台吉,身后竟然还有更大的东家。不,应该是东家的少爷才对。

这位大人物带来六艘大福,运来海量物资,还有一支全副武装,武器精良的卫队。

“少东家,这些粗活就交给我们来做吧,你就在旁边指挥就成,您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干。”

朱老七瞥了眼马时楠,不屑道,“看你们干活,那不是要气死我?”

虽然这样说,朱老七还是将锤子交给了旁人,装装样子,让大头兵们看到也就可以了。真个从早到晚干活,那还给他们开什么俸禄。

每年秋收之后,北方总要忙碌一阵子,到了九月,外出活动减少,绝大多数人也就能清闲下来,甚至无事可做。

北疆的寒冷空气,泥土气息令朱老七极度亢奋,他喜欢这里。

大明南方几省百姓对北方可以说极为畏惧,严寒、偏僻、胡人、野蛮、愚昧......总之没有好印象。不客气的说,99%的南人对北疆一无所知,进而带有偏见,就想象不出人类在冰天雪地里如何生存。

北疆南洋一冷一热,实话说,在空调没有出现之前,北疆远比南洋要舒适也更适合人类生存。

寒冷,可以有办法取暖,但湿热,把毛剃光了也还是湿热。

当然,北疆也有北疆的缺点,食物同保暖不解决,东北也就开发不起来。

朱老七看着手里不足巴掌长的玉米棒子,三个加在一起也没有后世一个产量多,差强人意吧,玉米面窝窝头也能养活人。

话说黑麦也是一个选项,莫斯科能够种植,那么黑龙江以南也没有问题。

所谓的小冰河到底有没有发生,据老人们言说,冬季确实来临的更早也更加冷了,但朱老七大部分时间在南方混,并没有什么感受。

来了海参崴确实感受到寒意了,不过听马时楠讲述,红薯同土豆还是有着充足的生长期。

如果是这样,那么开拓东北就可行。

眼见这么多食物入库,朱老七的心情自然十分舒畅,野心不自觉的膨胀。

西伯利亚,绝对不能平白给了老毛子,只是也不知道人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东扩的,对沙俄情报几乎等于无。如此,也就只能尽早下手,提前布局。

从奴儿干城开始,沿着河流向西兵推,到了贝加尔湖才算小胜。

西伯利亚有什么,无非毛皮,木材同矿产还不是这个时代能够开发的。老毛子不会无利就东扩,他那国力也支撑不住,估计也就贩卖皮毛获利。

他能贩卖那么大明人就不可以么?而且瀛州手里还有茶,铁锅,各种布料瓷器,除了动用枪炮还可以利益拉拢。人种,也近似。

无论怎么对比,也比老毛子具备优势。

至于建州,朱老七虽然重视,但并非开拓极北要对付的目标,起码现在不是。

确切的说,老奴于朱常瀛有大用,是朱老七能否相对顺利接管大明的关键。所以,这货非但不能死,稍微养肥一点才好下嘴。

只是你不招惹疯狗,疯狗却来咬你。

眼见海参崴如火如荼,这也没有放弃的道理啊。

白日里忙完,晚上,几人盘腿坐在火炕上,一壶酒四碟小菜,舒坦。

“你说叶赫部要与海参崴结盟,那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

“回殿下,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多贩卖一些铁器给叶赫氏,但卑职以为支持叶赫氏作用不大。”

“为何?”

“眼界不一样。”马时楠沉声道,“老奴效仿我大明制度,设官立府,编丁入旗,其领地内军政体系已然有了模样。此贼已自称国王,以女直之主自居了。而叶赫部则还是草台班子,军民不分,也谈不上官制。所以臣笃定,叶赫不是建州对手,早晚必为建州兼并。”

“所以,你没有答应贩卖火枪火炮给他们?”

“正是,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用。南洋土邦也多配备火器,但不通运用,反不如弓箭实在。不过臣也没有将话说死,但只能用战马来交换。”

项鹏飞急切追问,“那什么叶赫部答应用战马交换了么?”

马时楠没好气道,“答应了,说是秋收过后就贩卖一批战马过来,你倒是来的正是时候!”

话说骑二团也是空着手来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次性运输几百匹战马,这样的运输船北洋商行确实有,却没有停泊在大静。所以就只能空着手来,从骑一团手里打牙祭。

自然,马时楠不会给项鹏飞好脸色。

朱老七偏头仔细看墙上挂着的舆图,叶赫部的位置大概在后世吉林省中部偏南,而海参崴在吉林省东部外海。陆路为1650里,陆路转海路则缩短至1400里路程。

这个距离真的不是很远,高铁也就三个小时的事,但现在么,正常骑行大概要20天左右。

时长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在于这条路要经过建州领地,即便是边缘,想必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那建州呢,那边没有动静么?”

马时楠摇了摇头,“臣也在奇怪,按说与叶赫暂时打不起来,老奴怎会放过海参崴呢?但据探报,蜚幽城确实没有增兵迹象。”

“不过臣听闻一则消息,就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信。说是老奴有意迎娶布扬古的宝贝妹妹,以化解两方仇怨,也许老奴是在忙着操办大婚?”

朱老七愕然,“你信中不是说布扬古的爹被老奴一刀两断,尸身只送回去一半么?而且老奴已经娶了死鬼一个女儿。”

“确实是这样啊。”马时楠也很无语道,“杀父之仇,也不知老奴怎么有脸去提亲,也不怕半夜里被女人捅死。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布扬古的妹妹也不简单,结亲七次了也还没有嫁出去,黄花大闺女活活熬成了老姑娘。此事女直各部皆知,引为笑谈。”

“七次?”

闻言,项鹏飞瞪大双眼问道,“这女人莫不是个克夫的命,将男人都克死了?”

马时楠嘿嘿一笑,“谁知道呢,确实有几人的死传闻同她有关。这女人乳名东哥,号称女直第一美女,咱也没见过啊,总之把那些土酋迷的不行。便老奴也曾提过亲,若此次为真,那就是第二次提亲。”

这么狗血的剧情,老北京那些演艺圈八旗后裔不拍几部连续剧当真是浪费了,可惜朱老七前世也不爱看宫斗剧,没听说东哥这个人物。

必须要承认,彼此联姻确实是加快融合的极好手段,只不过单个的联姻没有意义,要大范围才可。

说起来,女直同北方汉人长相上几乎没有差别,如果大明从洪武年便开始大力推行联姻,就女直这点人口估计早被消化了。

可惜,因为所谓华夷秩序,大明自上而下瞧不上外夷,少有通婚,反倒纳朝鲜女人的大有人在。

一个事实,大明视朝鲜人为半个自己人,而视女直为外人,对朝鲜各种扶植对女直各种打压。

结局已经证明,扶植错了,李氏除了占便宜对大明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卵用,而且因为人口众多,最终也没有融入华夏,反而成为三姓家奴,一个通俄一个通美,对华夏各种牵制。

两次对日作战的恩情,人家哪一方也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