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42年6月,瀛州议政会常委会审议通过两项决议。
第一项,取消婆罗洲新移民补贴。
也就是说,日后前往婆罗洲的新移民需要费用自理,移民司不再承担婆罗洲移民任务。但自发去往婆罗洲的移民,仍旧有土地可分,税收政策不变。
只要解开枷锁,对于寻求生存追逐利益这种事,人类自发就去做了。
瀛州繁荣,所以大把人前来谋生,即便没了免费土地也大有人花钱去买。因为土地价格低廉、税赋稳定、生存环境有保障......简而言之,投资回报率高。
婆罗洲,作为灜州最早开拓的海外领地之一,已经累积了绝对优势人口,涌现出若干城镇,可以做到自我循环并壮大了。人传人人比人,一个人回乡就可能忽悠几户人家过来,在几个市舶司报名,一路免费吃住着去往新世界。
瀛州便是再财大气粗,也支撑不了持续庞大的殖民地。
所以对于这种可以做到人口繁衍成正比的领地来说,取消移民补贴也是迟早的必然。
第二项,废黜特尔纳特国王王位,取缔国号,改土归流。
理由为当代国王乱伦,睡了自己的亲妹妹,而恰巧这货还没有子嗣。
也不要说朱老七心黑手辣,只能说时机到了,该动手时就动手。
国王是什么,他既是权力中心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有着共同信仰共同生活方式之人所组成的共同体。朱老七不希望这样的另类共同体在领土内长期存在。这玩意就是帝国统治的威胁,即便现在不乱将来也可能生乱。
南洋领地内的大大小小部落,有国王封号的,大半被暴力摧毁,领地被拆分,贵族或者归顺或者被流放。也没什么道理可讲,只有同化或者消灭一个族群的精英阶层,才能加快融合步伐。
说的直白一点,抹除独立共同体存在的文化基石,剩下的屁民就好对付了,拆分,迁徙,同化。如果不同意,那就继续抹除。
这项工作一直在做,当前南洋领土内还有11个所谓的“王”,当地官员的任务之一就是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放任他们犯错,最好弄的领地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然后改土归流的借口不就有了么。
但这个事不能急,只能抓住机会一个一个的来,而且要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来。
无他,议政大会也是有一定比例南洋土着参与其中的,最起码法理上要无可挑剔。朱老七喜欢这样的掣肘,这也是一种约束,约束自己也约束瀛州不至于向着野蛮进化。
守制期间,初创的领事大使制度终于发挥出其本应有的基本功用。
锡江传来消息。
一场风暴席卷帝汶岛,土着死亡不知凡几,农业损失惨重,一场大规模饥荒近在眼前。土着酋长根本无任何能力救灾,预料帝汶岛可能会爆发大规模骚乱。
锡江舰队已派驻援军,加强汉民市镇防御。
马塔兰岛传来消息。
该岛同样遭灾,而且灾后伴生大范围瘟疫,酋长都病死了四个,遍地末世景象,灾后恢复遥遥无期。
汉民市镇封关,禁绝同内陆沟通。
泗水传来消息。
马打蓝苏丹阿贡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掀起大战。只不过这次马打蓝没有选择进攻爪哇岛北部沿海商业城邦,而是选择攻打内陆割据势力。
而据可靠消息,阿贡组建了一支规模接近三千人的火器部队,这厮将全国工匠集中在王城,大肆打造火绳枪同火炮。
与此同时,阿贡动员过万民夫重修王城,其王城也效仿棱堡构筑防御工事。
这一次,南洋商行没有组织参战,因为阿贡先一步派遣使者,经由泗水转往淡马锡,同淡马锡外交公署展开谈判。
马打兰承诺放弃攻打北部沿海诸邦,并同意在其南部沿海开辟一座港口同南洋商行开展贸易。同时,又要以两万金币为代价赎回部分王室成员。
外交公署同南洋商行一番沟通,最终同意并同马打兰签署了一份协议。
老实说,朱常瀛对这份协议很不满意,这个阿贡的野心很大,将来必定还会掀起一番波折。不过既然放了权,朱老七自也不会食言反悔。只是去信淡马锡同锡江,指示两地盯住了马打兰,莫要大意了。
淡马锡传来消息。
傲慢的亚齐苏丹终于扛不住内忧外患,选择退让,不退让也不成,因为海巡同海军改制分离之后,贺承志终于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亚齐。
不仅仅出动本部海军,而且调动马六甲半岛各国派兵参战,尤其对于那些曾经反叛过的势力,更是强制征兵的重点。
在朱老七离开淡马锡不久,贺承志便兵分三路对亚齐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海盗式打击。
所谓的海盗式打击,就是不以占领为目的,单纯就是洗劫同破坏,抢完了就走,毫不留恋。
这也是亚齐的一惯打法,一直令马六甲半岛势力头疼不已,如今也算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了。
联军先后洗劫破坏亚齐村镇21座,摧毁抢夺亚齐商船16艘,俘获人丁2800余人,各类财物无算。
对瀛州海军来说,打击亚齐真的不是很难,因为亚齐以海路交通为主,其国的主要市镇皆在沿海。这种情况也是由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决定的,中部为面积广阔的山区,只有岛屿南北两侧为平原地带,而平原地带又遍布雨林,河流大多为南北走向,将陆地切割为零散区块。
人类聚集区就分布在这些零散区块上,压根就没有贯通亚齐的陆路。
这么说吧,海路是亚齐维持统治的唯一选择,阻断海路,亚齐便将陷入瘫痪。
所以,自喻亚历山大的伊斯坎达妥协了,因为不妥协,亚齐有一日可能会沦为同其他小国一般的城邦。
最终签订的协议,朱老七看了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开埠通商,南洋商行在亚齐王城班达设立商馆。
第二,协商税率。
第三,亚齐割让外海沙璜岛。
第四,战争赔款,白银36万两。
第五,亚齐驱逐葡萄利亚人,断绝同葡萄利亚的任何往来。
唯一令朱老七大为不满的,伊斯坎达这厮在被迫向瀛州妥协的同时,又引进了尼德兰同英国佬,而且除了割地同赔款之外,给予两国同大明相同的贸易地位。
这算什么,以夷制夷么?
看来,伊斯坎达这个小王八蛋还没有死心。
这些也不是很重要,亚齐这种区域小强,只要被撕开一道口子,朱老七便有信心通过大明强大的手工业实力同瀛州海军的巨大优势瓦解亚齐内部的抵抗意志。
伊斯坎达的小算盘,朱老七心如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