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大势已去难挽回(中)(1 / 2)

接到后勤大营被焚的消息,整个朝廷炸开了锅,吵吵嚷嚷的,犹如菜市场,张相王相连手训斥众人,才把乱轰轰的局面镇压下去。

袁城坐在上首,头疼的捏了捏额角,从今天开始,再也没有皇兄可以替他遮风挡雨了,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要由自己承担了。

“杨延庆罪该万死。”一位御史台的御史咬牙切齿,青筋暴露,“皇上把这么重要的军机大事托付与他,他竟然丝毫没有防备,让那些蛮人烧了大营,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

“乌大人说得轻松,杀了他杨延庆,你乌哲能代替他执掌大军吗?”另一位御史轻蔑的撇了他一眼,看向上首,“现在最先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善后,勤王大军的粮草被焚,军心必然不稳。”

“徐大人此言差矣,”乌哲毫不退让,怒视着对方,“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岂能毫无惩罚,以后还怎么服众,推荐杨延庆的人也难逃干系。”

张相脸上露出尴尬之色,当初正是他的一力坚持,皇上才最终同意任命杨延庆为大帅,节制诸军,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自己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乌大人说得是,”张相再也坐不住,跪倒在地,“王爷,这事老臣脱不了干系,还请王爷责罚,免去老臣的所有职务,打入大牢。”

“相爷言重了,这件事是杨延庆疏忽大意,与你何干,”袁城站起身来亲自搀扶,张相额头叩地,不为所动,他叹了口气,“那就先依相爷所请吧,免去所有职务,现情势危急,可允其戴罪立功,等战后再议罪。”

乌哲看向王相,见他没反应,还想不依不饶,其余人已经不想再搭理他了,这个蠢货,自从揭露科考案后,升为侍御史,越来越目中无人了,也不想想他当初得罪的是谁,现在上面坐的又是谁。

张彦之为相多年,门生遍朝廷,有些事他不好开口,有的是人为他出力。

“王爷,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善后,”一位兵部侍郎抢先开口道,“还有,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那杨延庆怎么处理?是下旨召回问罪,还是责其先戴罪立功?勤王大军接下来的粮草问题,户部有什么意见?”

“万万不可临阵换将,否则容易造成军心不稳。”张相和赶回来参加会议的庞枢密同时出声反对,后者进一步解释道,“虽然杨延庆疏忽大意,犯下大错,可他的领军之能可圈可点,打理的整个勤王大军井井有道,极大的牵制了草原人的进攻,功不可没。”

“庞枢密说得不错,”张相赞同了对方的话,看向袁城,“王爷,现在后勤大营被焚,正是军心不稳之时,一动不如一静。”

“嗯,那就先让其戴罪立动吧。”袁城沉吟片刻,终是用定决心,“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重大疏漏,本王决定派内侍赵承宗为监军,协助杨延庆节制诸军,你们觉得如何?”

张相想要出声反对,令出多门必延误军机,可身处是非之时不好开口,目光瞟向了掌管军事的庞枢密,示意由他开口。

“老臣无异议,”出乎张相的意料,庞枢密竟然开口赞成,“本朝惯例,大军出战必有监军随行,此次杨延庆单独节制所有军队,本就与礼不合。”

张相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对方的用心,大燕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为了防止武人坐大,处处对他们掣踌,一直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军队的粮草由地方官府专供,士兵们的升迁由枢密院负责,将领们的考核由兵部把关,唯一的例外就是边境的宁国公和镇南侯,为了抵抗草原人,事权统一才破例,现在前者是王爷的岳父,后者已叛变,袁城担心杨延庆有二心,派出监军也在情理之中。

想着赵承宗是少有的,有领兵经验的内侍,先皇在位时也常常派他出外公干,名声也算不错,张相最终咽回了相劝的话语。

“那就这么决定了,由赵承宗出任勤王大军的监军。”袁城见无人反对,紧绷的心稍微放松下来,“粮草的事,户部有什么意见?准备怎么解决?”

“这事有点难办,”户部尚书***一直皱着眉头,思索解决的办法,见袁城看向自己,只得硬着头皮道,“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先前的粮草已经掏空了附近几路的粮库,短时间内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物资了,想要往更远的州府调粮,需要更多的时间,其间还会受草原人的骚扰,肯定会加倍困难。”

“你说什么?”袁城眯起眼睛,伸手指着外面,语气不带一丝感情道,“现在城外驻扎着十几万军队,每天都等着粮食下锅,你跟我说难办,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如果办不到趁早明说,我换能办的人来做。”

“王爷,这就是现在的情况,”听到袁城的责难,***反而激起了血性,“草原人来袭的速度太快,我们来不及坚壁清野,损失了屯积在北方的大量粮仓,不得不从南方调粮支援京师和勤王大军,京城附近的几路存粮都消耗怠尽了,只得从更远的地方转运,短时间内确实如此,换谁来也没办法。”

“你……”袁城被顶的哑口无言,正想说些什么。

“贾大人,这话不对吧,”旁边有人阴恻恻的开口了,“京城附近真的没粮吗?”

***扫了说话的人一眼,没有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