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低调务实的朱由校(2 / 2)

毕懋良这边对于将税部从户部拆分出去,在主观上十分不情愿,袁世振却刚好与之相反,他作为税部一把手,除了想尽快独立出去主导一个部之外,还有就是隆武四年的高额税收目标需要他和他的税部争分夺秒地去完成。

在税部新衙门还没确定之前,其实袁世振已经在开始从户部十三道清吏司中挑选合适的官员,同时也在整理往年的税收记录。

在李长庚告知他太医院与御药库将作为税部的办公衙门之后,他立刻便去工部找了工部尚书李之藻,交给了他一份税部所需要的办公家具,同时安排人去四处采购各种笔墨纸砚与装饰品,以及请木瓦工过来修缮与改造衙门。

好在太医院与御药库的位置足够大,而且房屋的布局与六部衙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太医院与御药库旧址荒废的时间也没两年,而且还一直有专门的人员过来进行不定期的打扫。

在请木瓦工修缮衙门的时候,袁世振还让他们专门在原先御药库的地方翻建了一栋纯钢筋水泥砖石结构的资料库,作为储存历年税收资料的档案室。

木质房屋容易起火而且有制造缓慢的问题,袁世振自然是了解得十分清楚,除了建筑材料上面做了改变外,还在资料库的四周摆了几座盛满水的大水缸,同时还挖了一口井,用来以防万一。

而搬离棋盘街的太医院与御药库,则被朱由校改到了原先的四夷馆,而原先的四夷馆则被并入了礼部与格物院,不再作为独立的机构存在。

格物院负责教学,礼部及鸿胪寺则负责使用。

至于格物院的办公与研究场所,朱由校在保留原先在隆福寺的那处宅院基础上,还将靠近中府草场与皇城的一座庞大的原接待外宾的礼仪房交给了格物院使用。

在朱由校的眼中,那些为了所谓面子而建立的一年用不上几次的豪华府邸,放在那空着实在是浪费,正好随着格物院的不断壮大,急需一座像样的新办公区,正好将礼仪房给了格物院。

至于因整顿京营后留下的戎政府,则依然留作京营左右都督的办公场所。

现在的大明,随着朱由校废除了过往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式的薄来厚往朝贡制度,就已经宣告了传承几千年的朝贡体系消亡。

随着大明的没落,外加废除了朝贡制度,每年还来大明参加各种大型庆典活动的藩属国,基本就剩下了对大明还有所求的朝鲜与琉球,而且他们每年来大明的次数也从原先的十多次变成了现在的一两次,毕竟亏本的买卖没多少人愿意干,更何况是一个国家。

所以,本就逐渐冷清的四夷馆与礼仪房就变得更加的荒凉,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个前来觐见的番邦使者,反而这两年的漠南蒙古各大部族的人却多了起来。

但大明没有像样的接待外宾场所也不行,朱由校在取缔礼仪房之后,便让南北会同馆承担了这项职能。

至于前来求见皇帝的使者,不好意思,朱由校基本一个都不见,都是直接甩给了户部与鸿胪寺接洽,若的确有大事商议,再加个内阁大学士参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