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低调务实的朱由校(1 / 2)

“启奏陛下,臣可否代漕运总督府申请更名?”毕自严见工部得了这么一个大便宜,自然不会让户部的漕运总督府还要像一个朝廷衙门,很多商家在听到名字后,都不愿与之打交道。

“准了,以后就叫大明漕运吧,总部改到天津,正好一南一北!”朱由校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说道。

内廷已经有了四海船队、南洋拓殖与四海拓殖这三支海上船队,朱由校对于将“大明”两字送出去,并没有任何的不舍。

以后想成立新的船队,大不了再次挂上皇家的前缀。

“是,臣谢陛下为漕运总督府重新赐名!”毕自严口中念叨了两遍后,觉得不管是范围上还是悦耳上,都比大明船运要强上不少。

“既然运输问题解决了,那就想法子继续提升种子亩产、土地肥力与耕作效率的问题,徐先生与泰西人来往的时候,可了解他们有没有更好的法子!”

朱由校不清楚现在西方的耕种技术水平到底如何,但想到此时的他们已经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一百多年,即将迎来第一次工业革命,想必各方面的技术已经在陆续赶超大明这个传统的农业国。

“是,陛下,臣会与格物院内的泰西人多多探讨这些东西!”对农事有所涉猎的徐光启,在刚听完皇帝对大旱的剖析后,对农事之事更重视了起来。

“嗯,光靠这些泰西人还不够,还要鼓励百姓自发研究起来,人多力量才大嘛!”

朱由校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这样吧,百姓若有发明改善亩产的水稻及小麦种子,能提升耕种效率的机械与增加土地肥力的肥料,除了帮他们申请专利外,还要视效果大小给予额外的奖励,比如能将水稻的亩产从四百斤增加到六百斤以上的种子,朝廷除了奖励他一千两银子,还额外奖励不挂实职的屯田司员外郎!”

“是,陛下,若真有法子将水稻的亩产从四百斤增加到六百斤,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可真是千古功德一件!”徐光启赞同地答道。

朱由校笑着点头道:“的确如此,此事除了户部与工部传达至地方官吏外,还要让《大明时报》与《礼报》将此事多刊登几次,以后有重大成果了,可重点宣扬一下,从而刺激与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其中!”

“是,陛下,臣遵旨!”徐光启与毕自严答道。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内,朱由校与李长庚三人再商谈了一番其它的一些政务,这才让他们返回内阁。

一年之计在于春,因刚结束完年度会议与隆武四年的军议,文武各衙门按部就班地按照各自的目标快速地运转了下来。

得到皇帝答复将原太医院及御药房交给税部作为今后办公的新衙门,目前在税部三位堂官只到任袁世振这一个尚书的情形下,袁世振只能与同样只有一位尚书的户部毕懋良,先快速地根据年度会议上达成的决议进行相关官员与过往税收档案的切割。

好在袁世振与毕懋良两人都是资深的户部堂官,对户部之事彼此知根知底,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猫腻与套路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