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此番所论,见解超凡(1 / 2)

众人闻言,心思各异。</P>

陈潇暗自思索:</P>

‘柳云霄所言虽条理清晰,中规中矩。</P>

但似乎缺乏一些创新性和针对性的举措,尚不足以令人眼前一亮。 ’</P>

顺德帝心中微微摇头:</P>

‘柳云霄之回答,未能触及根本,不过也算是有些见地,只可惜不够出彩。’</P>

其他考生有的心中紧张,担心自己的回答不如柳云霄;</P>

有的则在脑海中快速整理思路,准备更加出色的回答。</P>

石安辉紧接着拱手说道:</P>

“陛下,学生以为可为百姓提供切实可行的种植建议……发放种子、农具等物资……”</P>

付思晟也不甘示弱,行礼后说道:</P>

“陛下,学生认为……引进周边国家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P>

“……”</P>

“……”</P>

……</P>

很快,大家都说完了,就剩陈潇还未发表意见。</P>

大家都纷纷望向他,连顺德帝也目光炯炯地看着他。</P>

陈潇只得走出来,躬身道,</P>

“陛下,臣有四个提议。</P>

一是“育种改良”,搜罗抗寒、抗旱、抗病虫的种子以培育优良品种;</P>

二是“水土保持”,修建梯田、种树固土、合理灌溉;</P>

三是“轮作休耕”,交替种植不同作物;</P>

四是“机械耕作”,改进农具提高效率。”</P>

话落,赵卫池就站出来对顺德帝躬身说道,</P>

“陛下,臣认为这陈潇所言,不过是纸上谈兵,毫无依据。</P>

这所谓的四个提议,听起来不错,实则难以施行。”</P>

顺德帝微微皱眉,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P>

“赵爱卿何出此言?不妨细细道来。”</P>

赵卫池拱手道:</P>

“陛下,就说这育种改良,搜集种子谈何容易?</P>

且培育优种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效未知。”</P>

李云烨这时也站出来道:</P>

“还有水土保持,修建梯田、种树固土、合理灌溉。</P>

所需人力物力巨大,恐劳民伤财。”</P>

陈潇听闻,不卑不亢地回道:</P>

“二位大人,学生所提之策,皆经实地考察与研究,绝非空谈。”</P>

顺德帝略作沉思,说道:</P>

“陈潇,你且详细说说如何施行。”</P>

陈潇拱手,侃侃而谈。</P>

“启奏陛下,学生曾游历诸邦,遍访多地,深入田间。</P>

观察各类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挑选……种子……培育……不断筛选优化,确定优良品种。”</P>

此时,一些大臣微微点头,对陈潇多了几分改观。</P>

“再说水土保持,我曾与各地百姓一同勘察地形,根据山势走向规划梯田布局。……修建蓄水池和引水渠道,……合理分配水资源。……不断改进方法。”</P>

陈潇讲述着,心中不禁感慨万千:</P>

幸好自己当年当真依据那本书里的知识,亲身实践了一番。</P>

否则,现今也断不敢这般笃定地言说。</P>

就连同为竞争者的考生们也不由得暗自惊叹,心中对陈潇增添了几分钦佩之意。</P>

“至于轮作休耕,学生深入研究了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安排专人记录土地肥力变化情况……”</P>

听到此处,不少人面露惊讶,对陈潇的刻苦钻研感到佩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