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很快传来好消息,中书令苏润平竟率先找到了太子殿下!</P>
有信物为证,加上众所周知苏润平是皇上的人,在党派争端中并不站队,此事的可信度就高了许多。</P>
当苏润平将画像呈至朝堂之上时,众臣就少了许多怀疑——画像上的人七分像皇后,三分有皇上的气韵,因其还年少,综合起来,竟有点像瑞王殿下。</P>
又问那画中之人的来历,苏润平只说是他自述自幼父母双亡,发着烧时在破庙中遇到了商贾韦晁,韦晁将他救活,本想带在身边做小厮,却见他小小年纪便十分聪颖,遂断了让他做下人的心思,资助他一直求学。</P>
先是在豫州的一个小书院读书,后来又去了豫州一家比较有名的民学书院——应彰书院求学,因学问好,被山长收为关门弟子。</P>
在大臣们的心里,学问好的都去了官学,在民学读书,好又能好到哪去?</P>
默默叹了口气。</P>
这书院名称,京中大臣大多是没有听过的,对真龙之后的学问又少了几分期待。</P>
“应彰书院?”只有宗正卿刘署惊呼出声,“他叫何名字?”</P>
“傅渊。”苏润平道。</P>
“竟是他?”</P>
“刘大人知晓这书院?”大臣们都好奇起来。</P>
“此前是不知的,可本官却曾收到过来自闵范程博士的来信,只说是要举荐应彰书院的傅渊就读于京城官学。”</P>
“闵范程?!太学前博士闵范程?可他已失踪多年。”自是有人不信。</P>
“正是,本官原以为是假冒的,但是那私章确认无误,加上闵博士信中夹带的文章作得极好,本官才有了印象。”</P>
他随口念了几句傅渊文章中的言辞和观点,便引来一阵赞叹。</P>
“果然不错。”</P>
总算不是二皇子那般草包,不是就好。</P>
“若是提起闵博士,本官倒是有些印象,那孩子描述起他老师的样貌,似乎就是闵博士的样子。可到底本官也没见着闵博士里面,着实不太好认。”苏润平又道。</P>
“他是闵博士之徒?怪道如此文采斐然!”</P>
也有朝臣质疑:“苏大人是从何处寻来此人的?”</P>
“说来凑巧,他是不记得以前的事了,若不是本官见着那半边玉佩,本官也不相信如此巧合。”</P>
“他老师意外死后,他来京中求学,恰好遇到本官,本官偶然见他在街边卖字画,他书写极好,又和他多聊了几句,发现他才情兼备,便让他到本官府中备考秋闱了。”</P>
等等,这说辞怎么这么熟悉?</P>
“诸位大人猜得不错,正是本官在赏春宴上举荐的谋士,他作的诗大人们也听过,连皇上都颇为赞叹。可见真龙不惧污泥,终有现世一日!”苏润平语气自得。</P>
众臣被他说昏了头。</P>
当真有这么凑巧吗?</P>
怎么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像他们都被设计了一般?</P>
可仔细挑,却挑不出错。</P>
“此事还莫要着急下定论。”一道慵懒的声音在殿中响起,是瑞王宋楚渝,他悠悠道,“先将画像送给皇后娘娘瞧瞧。”</P>
他一出声便将众臣说了个激灵,特别是几个老臣子。</P>
看瑞王这般模样,似是贪恋手中权势不肯放手。</P>
如此下去怎么行?</P>
既然有希望找回太子,那还是赶紧确认,免得节外生枝。</P>
几个老臣纷纷附和:“是,王爷说得对,还是让皇后娘娘赶紧确认,以免误了真龙归巢。”</P>
内侍赶紧将画像送去后宫。</P>
此事就这么过了,却还有另一件大事,便是因久不停雨,京郊已出现倒灌之象了,如此下去恐要殃及京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