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出师表》翻译,我就是这么翻译的。]</P>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习武。</P>
三十而立,三十个人才能让我站起来。</P>
四十而不惑,四十个人才能让我不迷惑他们是来干什么的。</P>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就知道怎样违背天命。</P>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就能在敌人的声音入耳之前消灭他。</P>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就能为所欲为,让人们遵守我的规矩 ]</P>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摆烂。]</P>
[沛公杀人,臣活之。</P>
沛公杀人,我活了下来。]</P>
[本来我就忘记原来的意思了。现在更想不起了。]</P>
[逝者如斯夫。谁翻译一下。]</P>
[逝去的老者如果斯文也是个老丈人 。]</P>
[我同学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成:王侯将相没有种。]</P>
[出师表里那一句,我当初真是这么翻译的,当时因为太离谱,划掉了,没让老师看见。]</P>
[一生清贫怎敢入繁华,</P>
两袖清风怎敢误佳人。</P>
三餐不济怎敢叙高堂,</P>
四季漂离怎敢言家成。</P>
五行缺钱卑从心中生,</P>
六行不济万般不如人。</P>
七窍玲珑需知天下事,</P>
八面圆通难知佳人意。</P>
九世轮回渡佳人一笑,</P>
十载梦离无言与相近]</P>
[楼上的跑错地方了吧?]</P>
[《战国策》的那个,好好一个妻子私情,愣是翻译成了博爱文学,秀到我了。]</P>
[伯牙钟子期一看就是cp磕多了。]</P>
[九年义务的漏网之鱼]</P>
[漏网不至于,毕竟文言文翻译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一个学了几年文言文的人,都能出现翻译出错的问题,还很离谱的那种。]</P>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
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别知。道]</P>
[ 度日如年:有你在我身边,我度过每天都感觉像过年一样。]</P>
[废寝忘食:有个废物在寝室忘记了吃饭。</P>
见异思迁:见到异性就想搬到他的家里去。]</P>
[“徐孺下陈蕃之榻”</P>
翻译:徐孺下了陈蕃的榻。]</P>
[ 少壮不努力,长大乱翻译。]</P>
[我与将军解战袍,从此君王不早朝。]</P>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交30块钱学费只能站着听,交40块钱学费,可以让你听到没有任何问题。]</P>
[有朋自远方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然后鞭之数十驱之别院。]</P>
[朋友:我谢谢你。]</P>
[所以在不知道原翻译的情况下,大家翻译的各有各的笑点。]</P>
[感谢祖宗给我留下了惊世难题,以至于我高考频频失策。]</P>
[祖宗:早知道让我的文烂到土里得了。]</P>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P>
把三个人打一遍,必有一个人会拜我为师。]</P>
[孔子的论语承担了一半。]</P>
[只有孔圣人受伤的世界达成。]</P>
[世界孤立,任他奚落~~~我却只能保持我的沉默。]</P>
[楼上的,你凭什么发语音。]</P>
[曹刘姐看到这个翻译笑了。]</P>
[三国枭雄都得看沉默了。</P>
曹操:你已有取死之道。</P>
刘备:我的仁善不是放纵。</P>
孙仲谋:何不看他们二位是否有女子?]</P>
[楼上的看多了?]</P>
[吃了几个三?]</P>
[虽然文言文看不懂,但不得不说,这都是文字的魅力与精华所在,别人几本书的事情,文言文一写可能就一本了,全都浓缩了起来。]</P>
[是这样的。]</P>
古人:“……………………………”</P>
照后世的说法,他们应该叫破防了。恨不得拉着后生出来,好好鞭笞一番,翻译的这么不堪入目。</P>
文人他们不禁纷纷怀疑自己的文章是不是真的写的过于晦涩难懂了。自己看了一遍自己写的,也不是那么难懂,又看了其他人写的,也不难懂啊。</P>
尤其受害的正主,看的格外肝疼,恨不得自己就没看到过这个视频。</P>
一时间,为了避免再次遭受其害。</P>
许多文人自觉的将文写的通俗易懂,类似于白话文的状态。部分文人改不过来,写文依旧。</P>
可能现代人去看,还是有一点点看不懂,半百话文差不多了。</P>
但这一行为已经很大程度的改变了百姓看不懂书籍的情况了,诸多学过点书的老百姓也可以看懂许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