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建安文学的陨落(2 / 2)

不得不说在外征战的魏王,为建安文学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P>

一场疾疫降临,打破了应玚美好的生活。</P>

盛宴不常,欢会短暂。</P>

他的一生,都只能珍藏在辞赋中,流传给后世。</P>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P>

不幸染疾而亡,时年三十八。</P>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染疾逝世。</P>

当年他骂曹操骂得多么酣畅淋漓,现在离世就有多凄凉。</P>

除了死得早的孔融、阮瑀,建安七子有五人陨落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P>

曹操、曹丕、曹植致力于弘扬的“建安文学”,彻底陨落在一场席卷神州的意外当中。</P>

曹丕曾写信,回忆着曾经的点点滴滴:</P>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P>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P>

“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P>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P>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的友情,终究只停留在回忆间。</P>

而江淮地区的魏军,承受着更加巨大的压力。</P>

短短时间内,便有上万人感染疾疫,陷入疲惫的状态。</P>

寿春的局势,越来越严峻。</P>

城内百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P>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P>

将士们纷纷劝说曹操退兵,避开疾疫蔓延最严重的地区。</P>

继续留在江淮,很可能遭遇不测。</P>

就在曹操决定撤退时,忽然震荡的马蹄声响起。</P>

“报,启禀魏王。”</P>

“江东正积极地调遣荆州、扬州两地的兵马,意欲图谋不轨!”</P>

信使的汇报,让曹操心神震颤。</P>

江东能利用长江行军,行进速度相当快捷。</P>

现在孙权还没有采取行动,便故意让斥候探查得知。</P>

这是要逼迫曹操的十万大军,留在江淮啊。</P>

曹操要是从江淮撤兵,那么孙权很有可能强攻寿春。</P>

如今寿春的守军,正遭受疾疫肆虐。</P>

曹操的主力一撤,寿春守军低落的士气将成为破绽。</P>

“丧心病狂,简直是丧心病狂。”</P>

“神州爆发如此大疫,孙权还要动兵,难道他不怕麾下士卒一同感染吗?”</P>

曹操怒发冲冠,陷入两难的境地当中。</P>

这已经不是等不等关羽的问题了,而是关乎江淮几十万军民的生死。</P>

哪怕是整个神州,都受到了这一场大疫的影响。</P>

建安二十二年,让神州都蒙上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