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孙权所承受的压力(1 / 2)

孙权积极地调兵遣将,将番兵布置在最前线。</P>

分批次安营,和合肥守势相连,还背靠着巢湖。</P>

巢湖口还有濡须坞,防御相当巩固。</P>

这些番兵身强体壮,能够硬抗瘟疫,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P>

即使不幸凋零,那也是去往西天极乐世界,怎么都不会亏。</P>

魏军面对这样的敌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连撤退都需要三思而后行。</P>

他们深知一旦撤军,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和损失。</P>

因此,魏军只能坚守阵地保持僵局,等待着时机的到来。</P>

而此时的孙权,则通过对番兵的巧妙部署,成功地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P>

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江东都显得游刃有余。</P>

他的战略布局,让魏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P>

既不能主动进攻,也无法轻易撤退。</P>

就算关羽回去了,也无济于事,寿春的防线仍旧处于危险的状态。</P>

孙权正借助疾疫塑造着大势,一步步地拖延住魏军。</P>

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江东手中。</P>

是战,是退,都在孙权的一念之间。</P>

然而,战争的局势往往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P>

孙权罕见地收到了曹操的书信,北方态度相当强硬。</P>

信中隐隐透露出曹操对战争局势的看法和态度,和对中原百姓的忧虑。</P>

他认为双方继续交战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神州生灵涂炭。</P>

如果孙权考虑继续罢兵休战,以避免更多的损失和伤亡,那最再好不过。</P>

尤其是恐怖的疾疫,是南北共同的应对的敌人,更不能掉以轻心。</P>

两家不顾一切作战,只会让疾疫横行、肆虐,一发不可收拾。</P>

当年孙策病逝,曹操没有趁人之危采取攻势,而是遵守与张纮的约定。</P>

孙权身为江东之主,也应该具备足够的气概和胸襟。</P>

江东不应该在北方进行抗疫的时候,发起进攻。</P>

倘若孙权一意孤行,要决战于江淮,天下百姓都会失望。</P>

信件说得大义凛然,实际上就是从精神层面,向孙权施压。</P>

这封信既是一种外交手段,也是曹操试图影响孙权决策的策略之一。</P>

通过这种方式,曹操希望能够让孙权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并促使他做出明智的选择。</P>

如果真的打起来了,导致神州民坠涂炭,那么孙权就是罪魁祸首。</P>

北方曾宽容地对待江东,而孙权却不曾留给北方喘息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