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枪械、火雷、袖箭秘机、剧毒之物,无不备矣。
修明者,此次行动之魁首也。
麾下壮士五百,分遣诸郡。
尤以京都之地,人数最众,达五十之数,如龙潜渊,蓄势待发。
易容幻化,宛若鬼魅,游弋于林野市井、宫廷幽暗之间。
法隆寺之西,密林幽邃,鬼影倏忽,聚若浮云。
一黑衣人,全身裹墨,手执四笺,分授其伴,语声冷冽。
“月黑风高,影杀无痕,寒梅虽折,留息半丝,生机尚存,以警世人。”
言毕,四人受命。
一者半残而存,余三皆赴黄泉。
余众齐声复令,语含隐秘。
“星隐云蔽,刃血无痕,暗香夜浮,隐岐传信。”
黑衣首者面色潮红,微微颔首。
“嗖!”
青苍之间,如鬼影瞬息隐于林莽。
“嗖~嗖!”
余亦四散,如风过无痕。
口令相契,行动始行。
法隆后院,柴山巍峨,惠恩法师之躯,由五寺高僧奉入铁炉。
绳悬缓升,置于柴顶,器具尽撤,僧众环坐,诵经超度。
“阿米个豆腐……”
渡难法师,临危受命,接任大位,面含哀戚,接取火把,僧侣助燃,再逐一倾油其上。
有僧劝慰:“师父西归,极乐有期,勿误吉时。”
渡难恍然,忍痛掷炬。
“噗嗤”
柴山火起,烈焰腾空,惠恩法师之灵,自此归于净土。
黑烟滚滚,直上云霄。
松香与焦尸之臭,交织难辨。
木鱼咚咚,钟声悠扬,诵经之音绵绵,三者交织,哀婉缠绵。
众吊唁之宾,闻此悲音,感同身受,皆感体有不愉,目眩神迷,似有心力交瘁之状。
中臣贤二,心绪不宁,未及抚慰渡难,径自离去。
井下咂钟、日向翔阳等首领,见状亦纷纷辞别。
出寺之际,贤二登车,神色匆匆,余者随之。
行于山涧密林深处,中臣贤二心绪不宁,忽生莫名之悸。
“咕隆……”
车轮碾石之声,于此时倍觉刺耳,扰其纷乱之心。
贤二怒而掀帘,厉声叱驭者。
“此何蹇途?速改官道以行!”
驭者惶恐,急调马头,驰向坦途方向。
然八十里之遥,纵马如飞,亦难一日抵京。
夜幕低垂,车队择旷野扎营,死士环伺,篝火熊熊,映照着贤二凝重之容。
周遭帐篷林立,仆从奉食而至,曰:
“将军一日未餐,明日复需奔波,请稍进饮食。”
贤二取生鱼片,蘸以芥末,缓缓咀嚼,心思却不在此。
夜过子时,万籁俱寂,唯林间乌鸦悲鸣,声声凄厉,添几分不祥之气。
贤二怒而斥之:“聒噪之鸟,速去!”
令士卒持火驱之。
忽闻清脆破空之声,如黄鹂穿云,紧接着,外围死士纷纷倒地,哀嚎声起。
贤二大惊失色,腿软难支,急爬入帐以求庇护。
喘息未定,帐帘忽动,一黑影如鬼魅般掠入,挟贤二于掌中,阴笑连连。
“桀桀桀桀,汝命休矣!”
贤二怒目圆睁,颤声问曰:“何故害我?”
话音未落,帐内已是一片混乱,惨叫凄厉,刺破夜空。
死士闻讯,虽知违礼,亦顾不得许多,奋勇闯入。
入目所见,令人心惊胆战。
贤二遍体鳞伤,筋断骨折,意识模糊,昏厥于地。
为首死士探其鼻息,尚存一线生机,再触其手足腹背,不禁骇然失色。
此刻,一黑影悄然隐于暗处,冷笑连连:“此等奸佞,留之何用?不若废之,以警世人。”
言罢,身形一闪,没入夜色之中,留下满营惊愕与绝望。
刀光剑影,交相辉映;金戈铁马,铿锵有声。数合之间,黑衣人佯败,遁入密林深处。
死士谨慎万分,轻抬中臣贤二于马车之上,亲驭之,星夜兼程,直奔京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