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这策略是咱从这林氏日记里看来的(2 / 2)

伸手将日记本拿了出来,随意地翻了一翻。</P>

允炆这孩子,定是误会了,</P>

他定是以为是咱在早朝上随意听取众臣,</P>

就想出来了这南北分榜录仕的策略,</P>

可事实上,</P>

这策略是咱从这林氏日记里看来的。</P>

林豪这小子,</P>

智计无双,用来形容他的确恰当,</P>

没有这小子想出的好办法,</P>

咱可能就补录几名落第北方举子做进士,将他们北方学界安抚过去了。</P>

再处置几个大臣,也就将这个案子翻篇了。</P>

而想让朝堂南北平衡,咱又得去想想其他法子了,</P>

哪有这个南北分榜录仕来得立竿见影。</P>

而这小子立下如下如此大功,</P>

而他自己当然不知道,可咱心里清楚啊。</P>

咱都为他当朝悬赏想引他出来了,</P>

可他还不是肯站出来。</P>

咱无法,只得自己说出来这个策略,平白让咱得了美誉。</P>

能精准断事,又低调谨慎,不重厚赏,还善于藏拙,甘愿做一个孤臣。</P>

有这么年轻优秀的臣子去辅佐允炆,</P>

咱再把朝堂上那些武勋给整肃好,</P>

定然是社稷无忧。</P>

一想到整肃武勋,</P>

朱元璋顿时脸色一沉,眼神恢复了威严,</P>

他伸手开始去翻找前线传回来军报。</P>

······</P>

贡院,</P>

大门口张榜处,</P>

早朝上朱元璋宣布科举新规的消息早已经传遍整个京城,</P>

在京的学界人士、举子们,还有关心此事的百姓们,</P>

如同每届科举放榜时一样,</P>

守在这边,</P>

想亲眼看一下诏书,</P>

确认消息是真实性。</P>

未时三刻,</P>

一名身着绿袍的礼部官员,</P>

手持着大布告,</P>

在数名衙役的陪同下,</P>

姗姗来迟。</P>

现场等候的人群,</P>

见到他们纷纷向两侧让开了路,</P>

由他们畅通无阻地走到贡榜边上。</P>

随行衙役从礼部官员手里接过大布告,</P>

三下五除二,就张贴完毕,</P>

他们一行随即就离开了现场。</P>

人群中的有识之士很多,</P>

立马就有人大声念出来了。</P>

“科举录仕新令。”</P>

“大明洪武皇帝为消弭南北地区分歧,”</P>

“特颁布科举取仕新规,我大明科举自今科起,到以后的每一届科举,”</P>

“分为南、北两榜进行取仕。”</P>

“以我大明境内的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P>

“户籍在界以北的举子分属北榜,户籍在此界以南的举子分属南榜。”</P>

“。。。”</P>

“今科已录进士均属南榜,视为南榜进士;”</P>

“北榜进士尚需重新评定成绩之后再行录取,”</P>

“取仕名额和南榜进士名额相同。”</P>

“现决定由礼部牵头,从每个布政司召学政官员会同北方学界的知名大儒、夫子们一起组成考评组,进行全面评定。”</P>

“评定结束之后,将依照惯例发布北榜进士名录,张榜于贡榜之上。”</P>

“特此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