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看着名单上,刘三吾被圈红的名字,</P>
还是于心不忍,冒着引起皇爷爷不悦的风险,为他张口求情。</P>
朱元璋听到孙子还在为刘三吾求情,</P>
目光不自觉地狠厉起来,</P>
抬头瞪了一眼朱允炆,</P>
下意识地便想张口斥责,</P>
旋即又忍住了,</P>
咱还是要以耐心教导为主,不能这样过于严厉对待允炆,</P>
当初咱对标儿就是太过于严厉了,</P>
让他郁结于心,</P>
才导致咱白发人送黑发人。</P>
想到朱标,</P>
朱元璋旋即收敛了情绪,用耐心的口吻说道。</P>
“允炆,身为上位者,能爱惜臣下,自然是好。”</P>
“可到了该取舍的时候,必须当断则断。”</P>
他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P>
“这名单上的人,锦衣卫会陆陆续续缉拿归案,然后该杀的杀,该判的判。”</P>
“咱要借他们开始整肃朝堂。”</P>
“你现在开始当多思考,整肃到何种程度才是合适的,”</P>
“而不是着眼于为刘三吾一个人求情,”</P>
“再者,如果有合适的办法,咱甚至都可以一个都不杀,”</P>
“但是这有可能吗?”</P>
听完朱元璋的分析,</P>
朱允炆涨红了脸,羞愧难当。</P>
皇爷爷说的对,</P>
整肃朝堂到哪种程度才是现在要考虑的,</P>
孤不该再拘泥于为某一个人的情分了。</P>
要多为大局着想。</P>
他于是向着朱元璋躬身一拜,说道。</P>
“孙儿受教了。”</P>
朱元璋欣慰地点点头,他知道孙儿是把他的话听进去了。</P>
“去把这份名单交给屋外候着的小太监吧,”</P>
“让他拿去给蒋瓛,锦衣卫自会按照咱的意思去行事的。”</P>
他旋即又话锋一转,</P>
“还有,现在施行南北分榜录仕了,今科的北榜进士录取要抓紧办了,咱早朝已经定了评定策略,”</P>
“你去礼部找茹瑺,盯一下落实情况,务必要把差事办好了!”</P>
朱允炆闻言,眉头一挑,</P>
皇爷爷这是要把科举录仕的重任交给孤啊?!</P>
他老人家雄才伟略,武功与智计无双,</P>
无愧是古今第一帝王!</P>
仅仅在早朝之上,听取朝堂众大臣提出的,补录一些落第北方举子做进士的笨办法,</P>
就能想到这南北分榜录仕这样的奇谋!</P>
直接解决了此次南北榜大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P>
让一众文武大臣心悦诚服,</P>
那些北方籍大臣,在早朝上谢恩时,都恨不得把自己脑袋给磕破了,</P>
也让这些南方籍大臣,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敢当堂反对。</P>
他老人家还顺势,把这个南北分榜录仕制度给定了下来,以后的科举都按此执行。</P>
这样必将最大限度地安抚了整个大明北方地区,</P>
想必等这政令布告张榜于贡院时,</P>
在场民众定然山呼万岁!</P>
而他不忍孤参与朝堂清洗,</P>
而将科举录仕这个提拔、施恩于人的差事指派给孤去做。</P>
真当对孤厚爱无双了。</P>
想着这一切,</P>
朱允炆对皇爷爷的崇拜和感激更深了一层。</P>
他抬头和朱元璋对视一眼,目光里透出一股坚毅的决心。</P>
“皇爷爷雄才伟略,智计无双,能想出南北分榜录仕的办法,”</P>
“此策略必将令北方学界归心,孙儿一定会把这差事办好,不负皇爷爷厚恩。”</P>
旋即下跪叩首,起身拿上名单退了出去。</P>
坐于桌案之后的朱元璋,愣愣地看着朱允炆的身影消失之后,</P>
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