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谁不服气(2 / 2)

关云天对宋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感到欣慰,虽然宋强有工作能力,人品又好,但作为昌达控股董事长,关云天任然希望建材分公司领导班子团结一致,遇事不要冷眼旁观,相互拆台。

宋强这一系列举措,对分公司领导班子加强团级,增进理解,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毕竟老朱等人持有凯源公司股权,他们自身就是新公司的股东,自然盼望企业尽快走上正轨,最好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只要得到足够尊重,关云天相信他们不会成为各项工作的绊脚石。

因为受到冷落,老朱等人从内心对关云天的决定敢怒不敢言,不仅他们的想法摆不上台面,而且老朱等人都是外行,不具备主持技改工作的能力,有什么怨气,也只能在背后发泄。

在做技改规划时,关云天的原则是所有操作过程,要尽最大可能实现自动化,对此,宋强有不同意见,“关总,我跟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过交流,他们认为在这样的企业搞自动化生产有点不现实。”

“为什么?自动化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由之路,跟什么样的企业有啥关系?”关云天感到莫名其妙。

“跟他们交流后,我也觉得技术部门的看法有些道理,首先,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势必造成人员过剩的局面,那些从生产岗位被自动化设备替代下来的职工,将如何安排?其次,自动化生产使用的设备更加精密,那些设备的维修保养需要相当的技术力量和维修技工,但这里缺乏的恰恰就是这方面人才。”老宋直陈道。

“除了这两点,还有别的理由吗?”

“没有了,但这两点还不够吗?关总,我觉得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自动化生产怕是难以实施。”宋强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虽然不赞成这种说法,但关云天理解宋强的观点,毕竟

在此之前,宋强只是个车间主任,所处的地位不同,眼界有限,考虑问题的宽广度自然受到局限。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只看到自动化生产引发的问题,却对由此带来的好处视而不见,这样考虑问题很不全面呀!”关云天道。

“好处?不就是叶总所说的降低人工成本和物耗,稳定产品质量吗?”老宋满不在乎地说。

“对呀!用你的话说,难道这还不够吗?较低的生产成本意味着价格优势,加上稳定的产品质量,这正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只有在这两方面做的足够好,建材分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按照你跟技术部门的想法,技改投资了,却达不到预期目的,倒是不用操心多余职工如何安排,但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一旦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恐怕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了!两权相较,你觉得哪一方更重要?”

老宋感觉到了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关总,我对这样的大事缺乏全盘思考,两相比较,当然是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生存更加重要。不过,因为自动化生产而导致的职工过剩,确实也是个问题呀!到时候又要有一部分职工面临下岗或放假的危机。”

“当然是问题!包括你在前面提到的缺乏精密设备维修保养人才,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有了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而不是回避。在其他企业,一提到富余职工,处理方式不是下岗就是放假,除此之外,似乎想不出第三种解决办法;面对人才缺乏的难题,好像就应该原地踏步,什么也不做,这都是没有进取精神的思维方式。换了新环境,那种陈旧理念应该改变了!”这样的教诲,关云天一般不会随便讲。

“关总,你知道我们身处原来的凯源公司,观念普遍比较保守,没见过多少世面,思维方式也有些僵化,希望你多指教。不知道在昌达集团,遇到上诉情况,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

“我正要跟你谈这个问题,二十多年来,昌达集团从来没有因为采用先进技术,出现富余人员,而让职工放假下岗的情况。没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有一部分职工必然要离开原来的岗位,但作为企业管理者,有责任为这些员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企业决策者应有的担当!至于缺乏精密设备的维修保养人才,那就更好办了,不外乎两种解决方式,其一,选派本公司员工去有关单位学习,第二,对外招聘需要的人才。”

对老宋来说,关云天的这些理念的确让他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网上那句“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名言,用在老宋身上很合适,但他对企业决策者的担当有些不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上岗下岗不是很正常吗?跟管理者的担当有什么关系?”

“但是,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自由散漫,不负责任,而是更加注重契约精神,员工跟企业一旦达成雇佣协议,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双方都应努力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