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游离在陕州城外的南宋第一名将李彦仙准备搞偷袭(1 / 2)

入夜抢夺涧河浮桥强渡。</P>

浮桥两端守军不过十余人。</P>

城中守军出来救援,没有两刻钟,也赶不到。</P>

白矾楼这些人,沿途收了一些弓弩和刀剑等武器。</P>

加上那些被她们干掉金兵的武器,以及她们白矾楼自己的底蕴。</P>

简单的战斗,已经不是问题。</P>

天黑前。</P>

她们在一处背陕州城的土坡密林中埋锅造饭。</P>

准备吃饱好入夜杀人赶路。</P>

不过她们埋锅造饭,还是被一群人发现了。</P>

领头的,正是很喜欢指正上级的陇东庆州(今庆阳)彭原县人李孝忠。</P>

李孝忠先前变卖家产,组织三千人随西军姚家军参与第一次东京保卫战。</P>

对总指挥李刚的瞎指挥和黄河防线的幼稚布防,上书提出批评指正。</P>

结果李刚这个实际也是坑赵桓的坑货,直接“赏给”李孝忠一块海捕令!</P>

李孝忠收到消息,提前跑路。</P>

后改名李彦仙,北上加入西军名将种师中队伍;前往救援太原。</P>

种师中9万兵,加上河东6万抗金义军。</P>

15万兵力,再约好姚家军4万人。</P>

19万兵力,加上太原三四万守军。</P>

准备内外夹击合围完颜宗翰的七八万金军西路军。</P>

结果姚家军没赶到。</P>

义军溃散。</P>

种师中反陷入重围战死。</P>

李彦仙及其亲信从战场上溃逃下来。</P>

前往陕州投靠同样因为跟李刚意见不合,被贬到陕州做知州的前礼部侍郎李弥大。</P>

李弥大一番面试询问后,对李彦仙很是欣赏。</P>

留他做副将兼石壕县尉,驻守渑池。</P>

金军第二次南下,东西两路大军包围东京。</P>

宋国西军统帅范致虚率六路20万大军出潼关前往东京勤王。</P>

完颜娄室从河北渡过黄河拿下洛阳后,率5万金兵向西迎接范致虚。</P>

李弥大和李彦仙应征加入范致虚的勤王大军。</P>

李彦仙对上司“指手划脚”的老毛病再犯,向范致虚建议道:</P>

“军队人数众多,且不少是未认真训练的义军。</P>

崤函道路狭窄悠长(位于华山、崤山和中条山、太岳和太行山之间,从潼关到洛阳四百余里)。</P>

军队素养和纪律有限的大部队挤作一团缓慢前进,本身非常危险。</P>

一处遇险,首尾不能顾。</P>

一处带头逃散,恐集体尽散。</P>

不如以精兵打头阵,大部队留在陕州(崤函古道的咽喉重镇)。</P>

前进若不顺,则以陕州为根据地跟贼兵对峙。</P>

前进若顺利,后方大部队再跟上。”</P>

文官范致虚跟李刚差不多。</P>

自私虚伪的文人面子大过里子,对李彦仙怒道:</P>

“大胆狂徒!于我军中心行僭越之事,动摇军心;意欲何为?”</P>

“某只欲元帅能更好地带兵作战。”</P>

李彦仙一脸无辜地争辩。</P>

“本将需要你一个小卒来指教乎?”</P>

范致虚志得意满地冲李彦仙吼道,“从此以后,你不再属于我部!</P>

从哪儿来,给我回哪儿去!</P>

立即,马上,给我滚……”</P>

范致虚盛怒之下,直接撤职开除李彦仙的勤王大军(伟人都被开除过,英雄人物要有忍耐心,不哭!)。</P>

后来,大军果如李彦仙所言,前军迎上完颜娄室从洛阳过来的先头部队;根本没法前进一步。</P>

后方多数人塞在狭长的道路上,进不能进,退不能退。</P>

范致虚想起安史之乱中,唐军也是犯这样的错误。</P>

这个时候,他才后悔没听李彦仙的。</P>

不过,及时纠正,也还来得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