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顾此失彼(1 / 2)

就在莫小丰奉调回京的同时,河洛一带的平叛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贺恭袭取敖仓,成为平叛形势转危为安的关键。首先,敖仓失守,迫使王肃所部暂时放弃北上佯攻河内的企图,回师向东欲复夺敖仓。这就给驻守潞州的段云一部提供了南渡大河,从北面进逼洛阳的大好机会。城北遭到官军猛烈攻击,又使得留守洛阳的侯敞不得不分兵防范官军从北面造成突破,无形之中减轻了城东陈山提所部的攻城压力。陈山提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亲率三百勇士凫水潜入外郭,里应外合,迅速攻占了洛阳外郭。

侯敞得知外郭失陷的消息,急忙率军回援,段云趁机攻破北城,侯敞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两万多残部弃城向南逃窜,投奔驻守颖川的卫玄策去了。

王肃率领五万大军杀气腾腾地前来复夺敖仓,沿途不断受到官军的袭扰,其前锋刚刚抵进入荥阳地界,便被贺恭率三千轻骑突袭击溃。待到王肃统领大军赶到,整军欲与官军决战之时,又相继接到了两份军报,先是得知斛律晃率领一万兵马已在敖仓外扎下阵营,摆出了一副坚守敖仓,和己方决战的架式,随后便得知了洛阳失陷的消息。

王肃唯恐久攻敖仓不下,如再受到陈山提,段云所部的前后夹击,自己率领的这五万人马也要全军覆没,于是当即立断,放弃了复夺敖仓的打算,率军折向东南,取道密州奔往汝阳投奔侯鉴去了。

再说驻守颖川的西朝关东大行台卫玄策。早在数月前,卫玄策自汾阳率轻骑亲来颖川,就是为了劝诱侯鉴叛降西朝,好不费一兵一卒便能收复洛阳旧都,以便将来奏请皇帝还都,从而摆脱宇文氏的控制。

然而,不知是走漏了消息,还是事有凑巧,偏偏这个时候,贺浑派其次子贺嵩以劳军的名义到洛阳巡视来了。

卫玄策虽然秘密地和侯鉴见了面,初步议定了举兵起事的相关事项,可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却一直未见侯鉴有任何动静。反倒是卫玄策安插在洛阳城里的几名重要谍候相继暴露,被贺嵩捕获。卫玄策大怒之下,严命其幕府的校事头目吕方简设法在邺都,洛阳两地搞出点儿动静,逼迫侯鉴尽快举事。

令卫玄策感到十分难堪的是,吕方简因见长安朝中形势起了变化,宇文氏鸠杀西奔入关的皇帝(卫玄策多年追随的旧主),另立新君,已牢牢掌控了朝权,便也改投到了齐公门下。此后不久,就发生了晋阳霸府行刺事件,贺浑遇刺身亡的消息一传至洛阳,侯鉴遂起兵发动了叛乱。

以卫玄策的眼光观察近百日以来发生的诸种事情,他不由得对侯鉴叛降的诚意产生了怀疑。基于这种疑虑,卫玄策婉言拒绝了侯鉴的邀请,仍旧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在颖川,冷眼旁观侯鉴下一步的动作。

长安朝中拒绝侯鉴叛军西撤入关中的讯息首先传来,卫玄策对此报以冷笑,心中暗想:果不出老夫所料,你并非一心投靠老夫,还与宇文老儿在暗通款曲啊!

随后便听说侯鉴主力一部欲北渡大河,强攻河内的消息,卫玄策担心侯鉴会放弃洛阳这一前朝故都,忙派亲信韦曙赶去劝阻。孰料,韦曙才返回颖川,紧接着就接到军报称敖仓落入了东朝官军之手。

当卫玄策向韦曙询问了解到率领叛军主力北上的并不是侯鉴本人时,大为惊诧道:“侯鉴如仍在洛阳城中,为何不增兵驻守敖仓,致使敖仓如此轻易地便失陷于敌手?"

他本有心派人去洛阳责问侯鉴,并督促他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敖仓。可是,还未等到派出人去,又接到了第三份军报:"侯鉴亲率数万大军东进汝阳,已和南朝广陵王会过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