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只闻其声(2 / 2)

翌日晋阳城的东门才开,便有一人一骑飞奔而出,朝东北风向疾驰而去了。

侯鉴发动叛乱,贺崇获得执政大权,并在邺都誓师,亲自率军出征平叛的消息相继传至晋阳。莫小丰不再迟疑,决定立即实施离间计,以防止叛军向西退至关中,对东朝形成长久的威胁。

祖法古主动请命,乔装潜入西朝境内,向泉企,泉沐父子传达了莫小丰的指令。

根据他从泉氏父子那里了解到的信息,西朝如今执政的晋王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当年孝武帝受尔朱氏所迫,自洛阳西奔至关中,卫玄策本来也欲率所部兵马追随孝武帝入关,却被这位晋王殿下挡在了关外。从这件事可推断出,晋王多半是因忌惮卫玄策率领数万兵马进入西朝治下的核心地带长期驻扎,会形成自己的势力,对他的执政地位构成威胁,所以才委任卫玄策了个关东大行台的职衔,这许多年来一直把他的势力局限在了关东地界。

"这么说来,当年卫玄策麾下的区区数万兵马犹遭到晋王忌惮,拒其入关,如今侯鉴所部数十万大军想要向西撤进函谷关,岂不更会令晋王坐卧难安?如此,先生所献的离间之计必成。”莫小丰听罢祖法古的禀报,不禁拍手笑道。

祖法古并不像他这么乐观,摇着头提醒道:“这件事要想办成,恐怕还得便人先在长安放出些风声,使晋王对侯鉴此人心存疑虑方可。然而,据泉企透露的意思,由于齐王先前就力主诱降侯鉴率部叛降,如再由他父子暗中传散不利于侯鉴的讯息,不大妥当。"

莫小丰看着他,没有说话。

祖法古又道:“F官临行之时,泉沐对下官言道,说渤海公您自会有办法使晋王对侯鉴起疑的。不知是否您已在长安安插了耳目?"

莫小丰听到这话,心中顿生警觉,未置可否地反问道:“泉沐真的对先生说过这话?”

祖法古点头道:“下官曾听您说起过泉氏父子充作内线的原由。可就此次下官和他二人会面的感觉,似乎这父子二人的言行不尽一致,不知下官是不是多虑了?”

“谍侯之事,首在一个秘字。从这方面说,泉沐和先生初次见面,便说出这样的话,的确欠妥。”莫小丰首先肯定了祖法古对泉氏父子产生的疑虑,尔后沉吟着说道,“我确实通过泉氏父子在长安安插过眼线,可此人到长安的时间并不长,且混迹于市井之间,如命他来传散不利于侯鉴的讯息,也未必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吧?”

”事在人为。街头巷议,未尝不可成为杀人的利器。"祖法古阴恻恻地说道。

谷小乙守在邺都西郭外的朱家堡已有近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

除了有一回发现两个可疑的人曾试图接近朱小丁家之外,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异常情况了。

谷小乙屡次央请前来巡视的军吏带话给上峰,请求调离朱家堡,尽快能和母亲韩贞团聚,可每一次都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回信。

就在他感到近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司州刺史府城安司的从事2祥带着一队军士来到朱家堡,不由分说,将朱小丁的老母妻儿,连同他本人一并捆绑起来,押回了城中。

仅仅过了一天,谷小乙被人从囚房里提将出来,五花大绑地押往北城三台外的闹市街口。

谷小乙吓得魂飞魄散,看这架势以为是要将自己当众斩首了,一路上拼了命地向押解的军士哀告,乞求,惹得几名军士不耐烦地索性找了块破布把他的嘴给塞上了。

待到了地界,谷小乙更是惊惧地看到,朱小丁的全家都被捆绑着站成一排,每个人身后都跟着个手持鬼头大刀的刽子手。

"娘啊,我要再见你一面!"谷小乙努力用舌头抵掉塞嘴布,撕心裂肺地吼叫道。

“啪"地一声,他头上重重挨了一记。一名押解的军吏厉声喝止他道:“瞎嚎个啥?今天押你来观观刑,待回头卫从事审罢了,才送你上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