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P>
“你到王家多少年了?”唐文风问。</P>
张氏想了想,说:“民妇今年三十有三,十一岁到的王家。”</P>
“也就是二十二年了。”唐文风道:“家中田地都谁侍弄的?”</P>
张氏:“早些年公公还在的时候,婆婆身体还没垮下来,就我们三人照料的。后来公公在田里摔了一跤,走了,婆婆身体就不好了。那之后就是我一人照料。”</P>
“王贵平没帮过忙?”</P>
“他?”张氏撇嘴,“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让他挑个担子能把自己跌地里,不添乱都算好的,谁还敢让他帮忙。”</P>
唐文风无语,这还真是够没用的。</P>
他看向一直默默流泪没说话的王老太:“您儿子儿媳若是和离,您愿意跟着儿媳妇一起生活吗?”</P>
王老太呆住:“可......可以吗?”</P>
唐文风点头:“自是可以。只要你愿意。”</P>
本来他准备按部就班的来,现在看看,倒是可以把计划提上日程了。</P>
“本官欲盖一座善堂,用以收留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你婆媳二人若是决定好了,今后便可住进去。平日里帮忙干干活做做事可抵去食宿费用。”这些人以后可以帮他种种地养养牲畜,还不用额外的工钱,一举两得。</P>
“愿意愿意!”王老太连连点头,生怕唐文风反悔一样。</P>
她早就对这个儿子没有指望,相处这么多年,也早把张氏当做亲女看待,哪有不愿的。</P>
唐文风看向张氏:“你呢?”</P>
张氏迟疑:“大人,民妇还有一儿一女......”</P>
听到这,王老太也沉默了。</P>
“孩子多大了?”</P>
“大儿子十五,小女儿十三。”</P>
唐文风道:“到时可随你们一同住进善堂,男子十八可选择自行离去。”</P>
张氏激动:“谢大人!”</P>
“先别谢,这善堂还没开始盖呢。”唐文风招手示意常文过来,“等会儿去贴个通知,招工人盖善堂。每天十文钱,包一顿午饭。”</P>
“大人,盖在哪儿?”</P>
“盖在......”唐文风想了想,“盖在城南,那儿不是有个破庙嘛,烧些香烛纸钱拜一拜后推了。”</P>
常文点头:“是。”</P>
“多招些人,抓紧在入冬前盖一些房屋出来。”</P>
“是。”</P>
张氏和王贵平的事算是解决了,唐文风看向郑寡妇。</P>
郑寡妇看着柔柔弱弱,但很有主见:“大人,民妇有一个儿子,生有哑疾,民妇能带着他住进善堂吗?”</P>
唐文风不解:“你不是有自己的房子吗?”</P>
郑寡妇苦笑:“当年分家,大哥一家不想赡养公婆,便将主屋分给我们二房。雪灾时,我家男人为了护住家里的粮食,被人打死,公婆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没多久也去了。只留下民妇和八岁大的儿子。大哥一家便惦记上了主屋,隔三差五上门逼迫。民妇想着,把主屋卖了,带儿子住进善堂。也可以少些麻烦。”</P>
不等唐文风说话,人群中就挤进来两人,指着郑寡妇破口大骂。</P>
“你个坏了心肝的,竟然嚼弄舌根说是我们逼迫!这主屋本就该留给长子长媳,让你们二房住了这么些年不知感恩,还什么脏的臭的都往我们大房头上泼,真当我们是好欺负的?”</P>
这叉着腰骂人的不用说也知道是谁了。</P>
唐文风皱眉:“安静点。”</P>
郑家大儿媳妇这才住了嘴。</P>
看了看郑寡妇那张脸,又忍不住道:“大人,您可不能被这小贱人骗了,她惯会示弱卖惨。”</P>
唐文风黑着脸:“你这话是说本官肤浅?”</P>
郑家大儿媳妇忙跪下:“民妇不敢。”</P>
唐文风按了按太阳穴:“谁跑一趟,去把郑家的长辈请过来。”</P>
“我我我!大人!”看热闹的人群里有人特别积极的跳起来。</P>
“快去快回。”</P>
“是!”</P>
这人腿脚是真的挺快,没多久就带着郑家的几个长辈来了。</P>
郑家几个长辈跪下后行了礼,有些惴惴不安地看着唐文风。</P>
“本官问你们,可知晓当初郑家分家一事?”</P>
年岁最长的郑家长辈点头:“晓得。”</P>
唐文风:“当年分家时,主屋为何分给二房?”</P>
郑家长辈实话实说:“老大当时是个走货郎,说他经常不在家,不好伺候爹娘,让老二赡养,主动放弃的主屋。因此主屋就分给了二房。其实我们都知道,什么不在家都是借口。大房一家就是觉得老两口年纪大了,又干不得重活,才不想养着他们。”</P>
郑家大儿媳妇张嘴想要说什么,被唐文风一瞪,又缩了回去。</P>
“确定是大房主动放弃的?”</P>
“确定。”几个郑家长辈都点头。</P>
“行。”唐文风道:“这主屋既然与大房无关,那便任由郑寡妇处置。”</P>
郑家大儿媳妇不满:“她又不是郑家人,凭什么处置郑家的主屋。”</P>
唐文风看她:“就凭她是郑家二房的发妻。你要是想分主屋,可以,去问问二房要不要你这个外姓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