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漏斗墓(2 / 2)

“累死了,鱼哥停停,我得歇一会儿。”</P>

“我也有点累,那就休息几分钟。”</P>

拍了拍头上的土,我点了根烟坐下休息,这时抬头看,坑底离地表落差很高了。</P>

“接着!”</P>

元宝晃了晃手电,喊了一嗓子,扔下来两瓶水。</P>

这晚三十多度,出了很多汗,我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一瓶水,坐着继续抽烟。</P>

我一直在心里琢磨,这妈的是个什么墓,正常情况下,见到白膏泥很快就能见到墓顶,如果是那种没有墓顶的纯土坑墓,看到白膏泥就代表着棺材就在周围,说不定,下一铲子就能碰到烂棺材板。</P>

可这里,自从看到白膏泥,又往下挖了好几米,竟然又见到了夯土层。</P>

太奇怪,听都没听说过。</P>

我承认,这种情况涉及到了我的知识盲区。</P>

我们简单捋一下墓葬常识。</P>

西周到战国早期,白膏泥被严格的墓葬等级制度约束,平民百姓不能用,也用不起,一两钱一两土,太贵了,只有小诸候王等贵族才能用。</P>

战国以后,由于在九江郡(景德镇)发现了大量微晶高岭土(就是白膏泥),再加上制度放宽,所以,一些有钱的大官小官死后也开始用了。</P>

正常情况下,从墓室到地面上,第一层是白膏泥层,然后是木炭层,在然后是夯土层,最后才是封土层。</P>

邙山黄谷沟小河边儿这个墓,它给整反了!</P>

顺序完全倒过来了!</P>

就是先是白膏泥,然后才是木碳,夯土,我估计在往下是封土....这不是就倒过来吗?</P>

休息了十来分钟,接着干,我突然听到鱼哥的铲子“砰的一声!”撞到了某种东西。</P>

鱼哥低头一看。</P>

竟然是一具漆黑的棺材盖儿!</P>

“停!别挖了!”</P>

我忙喊鱼哥停手,然后蹲下看。</P>

没错。</P>

这个奇怪的墓,没有墓室,也没有灌顶,就是个纯土坑墓,挖下来就是烂棺材!</P>

从露出土层的这个棺材盖儿看,棺材非常薄,非常窄,虽然没有全部挖出来,但目测也很短。</P>

猛一眼,给人的感觉这就不是棺材,就是一个长条盒子。</P>

把头下来看过后,深吸一口气说:“这是.....薄棺葬啊。”</P>

我问把头:“这棺材是哪个年代的?这是白膏泥土坑墓,大概率在唐代之前,是隋代?还是西汉?”</P>

“不好说....要看一下,都有可能。”</P>

“文斌把你水给我。”</P>

从鱼哥手里接过来半瓶水,把头缓缓倒在了露出来的黑棺材盖儿上。</P>

棺材木质不明,不知道刷了什么漆,一点没烂,浇水以后用手一擦,看着很新,对于土坑墓来说这个很反常。</P>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木碳层和白膏泥层,把空气和水分隔绝了,如果像上头那么潮湿,木头早烂成了渣渣。</P>

我在打个比方,白膏泥就像剥完了鸡蛋壳,我们看到的那一层“白膜”。</P>

浇水后,把头打着手电仔细观看,他小声问我看到了没有?</P>

我说看到了,好像是羽人。</P>

隐隐约约能看到。</P>

棺材盖儿上画了几个长着翅膀,光着身子的小人。</P>

没有男女的特征器官,因为羽人不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