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理应万象更新。皇帝是“天子”,在万民心中,他秉承天命,携带了上天的意旨,芸芸众生都臣服在他的脚下。可新继位的皇帝非但无法让世人像崇敬神灵一样仰望,反而以一种啼笑皆非的形式摧毁着人们的幻想和信仰。
新皇帝慵懒怯弱、憨厚迟钝,甚至会在冗长的朝议上打起瞌睡、鼾声雷动。司徒袁骏和国丈何济面面相觑、摇头叹息,他们是先皇指定的顾命大臣,此刻却无能为力、羞辱难当。
老奸巨猾的赵王申屠禄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每当他看到坐在龙椅上无精打采、有时还留着哈喇子的侄子,就禁不住对未来充满憧憬,他实在是爱极了这个傻侄子。
申屠禄已经近六十岁了,是先皇武帝的族弟。他资质平平,气量狭小,却又骄横无知、嫉贤妒能,因此在武帝时被无情地忽略掉,名字和声望一并隐匿在某个毫不起眼的阴暗角落。现今新皇即位,赵王像是迎来了一个久违的春天,凭着倚老卖老的功夫在百官中甚是活跃。于是有言辞犀利、行事偏激的名士笑谈,一个人平庸不要紧,顽劣不要紧,要紧的是活着,活到年纪够大、胡子够长,自会有人追捧和认可,因为没有人会在乎年华究竟是被虚度了,还是得到了充分利用,长者就是权威,就是沧桑生活的积淀。
名士的话几乎就是在揭示真理,尤其对于赵王这样的人来说,品性低劣从来不影响享用荣华富贵时的心安理得,相反催生着贪婪和欲望一茬一茬疯长,直到茂盛得都看不清自己是谁了。
几乎不用耗费什么心思,申屠禄就找到了一枚棋子,那就是皇后郑春。他和郑皇后算得上是老相熟了,多年前他们曾成功陷害了楚王申屠纬,确保当初的傻太子荣升为今日的傻皇帝。
如今,他们又拥有了再度联手的理由:郑春还是太子妃时一连生了数胎,却全是女儿,她气急败坏,对东宫里别的女人严防死守,生生将几个太子的宠妾逼得流产。无奈百密一疏,一个姿色平凡的卑微宫娥在得知自己怀有身孕后,一咬牙关、豁了出去,径直跑到武帝那里哭喊着求庇护。武帝一听,大发雷霆,谴人狠狠训斥了郑春,又派专人仔细安顿了这个有几分智慧和胆量的宫娥。
数月后,宫娥不负众望,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申屠玖。这些年过去了,申屠玖竟是傻皇帝唯一的儿子,因此理所当然地被拥立为太子。对此郑皇后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往肚子里吞。
申屠禄再一次与郑春套近乎,两人很会心领神会。除掉太子玖一直是郑皇后最大的心愿,可她未曾细想申屠禄为何在此事上表现得如此热心和急迫。正如当年陷害楚王一样,申屠禄考虑的完全只是自己的得失——楚王若是当了皇帝,自己只能一边儿凉快,可傻侄子不一样,他若当成了皇帝,自己前途不可限量。
深宫内谁要打定主意陷害一个人实在再容易不过,这个人即使是太子也不例外。多年来,太子申屠玖一直生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尽量藏匿着锋芒、掩盖着心情,他的生母早已被郑后乱棍打死,他所处的东宫也布满了郑后的眼线,他一直活在众人的期望和挑剔之中,巨大的压力甚至让他不敢大声喘气。当他接过那杯打着父皇旨意为幌子的毒酒,他忽然觉得很轻松,前所未有的轻松,没有太多的犹豫,年轻的太子饮鸩自尽。
郑皇后还没来得及仔细享受大获全胜的喜悦就已身陷囹圄,他的盟友赵王申屠禄倒戈相向,反咬了她一口。郑后以毒杀太子的罪名被贬为庶人,可她臭名昭著、劣迹斑斑,想置她于死地的人实在太多。为了斩草除根,赵王假借众人意志,给郑后也送去了一杯毒酒——与太子玖的那杯一模一样。
郑皇后先是悲嚎,接着是冲天的愤怒,她大骂道:“系狗当系颈,反系其尾,何得不然?”郑后本就称不上有姿色,此刻大吵大闹、歇斯底里的样子更是让人生厌。几个送酒的黄门很不耐烦,一合计就把毒酒给她灌了下去。郑春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申屠禄并没有掉以轻心,他又设计杀害了袁骏和何济这两位顾命大臣。大权在握的申屠禄野心剧烈膨胀,竟废掉了皇帝,自立为帝。这是他走得最得意的一步棋,也是最愚蠢的一步。他竟能利令智昏到不把各地统帅重兵的藩王放在眼里。殊不知那些申屠家冷酷勇猛、血气方刚的亲王们——他们可从未心悦诚服的把赵王申屠禄当过长辈。
那时申屠鹰还在成都郡,呆在自己的封地里。
一天,他正气得掀翻案头,破口大骂。下人前来禀报,张瓘求见。
“这个张瓘,专挑我心情不畅的时候来添堵。”申屠鹰愤愤说,一挥手,示意下人整理屋内的一片狼藉。他轻易不会拒掉来客,潜意识里他不想错失任何有利或不利自己的信息。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申屠鹰不这么认为,他注重一切蛛丝马迹。
张瓘见了申屠鹰,不免先恭维寒暄一番。
申屠鹰对张瓘说不上有好感,却也无恶意。前几次,他受河间王申屠甬差遣,前来结盟。申屠鹰婉言相拒,他深信以自己的实力铲除赵王并不需要仰仗他人。申屠鹰向来喜欢独来独往,沉默中有着力挽狂澜的气魄和力量。
张瓘的来意申屠鹰了然于胸,这次不等张瓘开口,申屠鹰先发制人,说:“张将军怕是又要白跑这一遭,赵王破我家,我自然不能静坐观看,我已决心凭借自己的力量料理好这些家事。”
申屠鹰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河间王非宗室嫡系的身份。张瓘不以为然,双眼一垂,答道:“河间王殿下心忧天下,胸怀大义,此次讨逆,当仁不让,应者如云。殿下家事也是国事、天下事,兄弟间何故如此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