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兹有宗门庇荫,则修行之途更可平安无虞。</P>
然时下当务之急,在于炼制【食精丸】,此乃天书所记丹方,适宜王诩此时服用。</P>
所需之材料,皆可于堂廷山中寻获完备。</P>
于是王诩遂步至山谷,但见数只幼狐围坐一石锅周围,此锅径有数米,几只幼狐或烧火扇风,或捡柴看蒸笼,忙碌欢欢。</P>
石锅之上设三层竹编蒸笼,笼内供有麝香,宫桂,大黄,川乌,山参等草药。</P>
蒸笼虽然略显丑陋,却十分堪用,乃是王诩亲手编织而成。</P>
又一侧有数只幼狐如医药店学徒药童一般,研磨朱砂,捣细辛。</P>
末端又几只幼狐晾晒蒸好的药材。</P>
白禄与涂山真真如监工一般,穿梭于十数小狐之间,不时指导操作不当者。</P>
“白卜,蒸完的山参要立刻晾晒。”</P>
“白茸,烧火时,不要走神,当心烧着了你的皮,叫你变作个丑八怪。</P>
......</P>
”</P>
见眼前景象,王诩不禁感叹,想到神仙多收童子侍女随侍左右,约莫皆如此,处理杂物,多是无偿劳力也。</P>
白禄见王诩从山洞中走出,急步前来道:“王师,所有炼【食精丸】所需物料几皆备全,且此番备料比上次十倍有余,足够我等修行之需。”</P>
“唯余待王师做最后炼制工作。”</P>
王诩闻言颔首,赞赏道:“白禄你和真真及此小狐劳作艰辛,真是不易啊。”</P>
白禄闻言,连忙谦辞:“王师谬赞,此既为王师之事,又系我族之机缘,焉敢怠慢!”</P>
是以白禄与涂山真真之勤劳,实因此【食精丸】非单为王诩所用,而为白禄全族共服。</P>
因修道之需要,白禄与涂山真真服此丸,可使修行之功更见效果。</P>
即那些灵性未高之幼狐,服之亦灵智增长,体型健硕。</P>
若非如此,此十余只幼狐乃年幼好嬉戏时,纵有涂山真真监工看护,亦不会如此积极。</P>
无非是有利所图,趋利避害罢了,由此观之,人兽无大的殊别。</P>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能每夜聆听王诩讲解《集天文秘旨灵文注解》之缘故。</P>
此经常诵读可致灵慧增长,祛除邪魔,是以幼狐们每日聆经,但觉心神舒怀,智慧倍增,因而自觉勤劳助力。</P>
经过瀛洲仙府之事,王诩几乎可以确定幼年时所得之玉蝉非凡。</P>
一者,在瀛洲仙府中打开天书玉匣之际,甚为确切地听见声声蝉鸣。</P>
且自离仙府后,往昔的柳树与树下坟墓已无影无踪。</P>
且莫有新建土坑,与四周景象相同,仿佛昔日巨柳坟墓未曾存在过一般。</P>
再者王诩每次讲解经文时,惟觉经文化作一玉蝉,蝉鸣声在王诩耳中则为经文一般。</P>
为此王诩曾询问涂山真真与白禄,俱言未闻有蝉鸣声。</P>
由此王诩断定,玉蝉唯有自己所闻,且玉蝉必然在己身,只是目前自己不能觅得其所在。</P>
也不知玉蝉除提升悟性之外,是否尚存他用,唯有留待以后勘之。</P>
随即王诩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团制丹丸,将那些蒸过,晾干又研磨成粉末的药物,混合蜂蜜搅拌均匀。</P>
然后再用双手将其搓成蚕豆大小的丹丸,在于日光下晾晒风干便可。</P>
这【食精丸】虽是用山中寻常药物炼制而成,一丸虽小,服之可保一天不饿。</P>
可以说具有辟谷丹之功效。</P>
修行之人每日少食,于修行炼炁大有益处。</P>
只因《正法念处经》有云:人身上有八万四千虫,所以凡人每日须吃五谷以充饥,否则性命无法存活,也因此自然会有百病滋生。</P>
正是:</P>
修行之途难逃难,谷中王诩炼丹丸。</P>
火炉热磨成粉末,丹丸食精辟谷潜。</P>
修炼努力江湖远,朝圣修仙至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