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这位郑国舅便将手中文书一张张排开,平铺在他和那僧人之间的竹席之上,露出了它们的“真面目”。</P>
“……我家中供奉着一位名为‘高图澄’的先生,之前就与我屡屡提起过大师,对您的佛法造诣十分倾慕,自愧弗如。</P>
不过,他也说了,大师您确实是因为刚刚履足中土,所以才威名不彰,显得不如那位十几年前就洛京城里宣扬佛法的善无畏大师,又或者几十年前从西域归来玄藏大师几师徒那般名声煊赫。</P>
鄙人不才,愿助大师一臂之力,行那大布施善举,一举名震洛京。”</P>
他说的“布施”,为密宗一修行之法,简而言之就是捐钱捐物。</P>
僧人辩经成功,请其他僧众饮食或者馈赠些实物,可以叫“布施”。</P>
而善信捐赠一粥一粟,一匹布,造一些佛像、铜钟,也可以被称为“布施”。</P>
只不过,不是所有的“布施”都能叫做“大布施”,大布施需要有特定的规格。</P>
最早大布施的说法来自于前朝。</P>
在三百多年前,前朝甚至有过不止一个天子,搞什么舍身入佛寺,然后让朝廷花钱数以亿计为天子赎买罪身的荒唐之举。(注释:梁武帝萧衍真这么干过,数字“亿”也是史书上的白纸黑字。)</P>
这种抽象行为就叫做大布施。</P>
而大周不似前朝,立国之时的前几任圣人天子甚至都刻意打压过佛道,以发放度牒的形式控制出家者的人数。</P>
当然,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朝廷对佛道自上而下的打压也渐渐废驰,可最起码大周的圣人天子们不会花数亿铜钱为自己搞一次大布施,祈求福报的力量。</P>
自大周朝国祚肇始,大布施的含金量也一降再降,可即便如此,因为前朝皇帝开的那个“好头”,大布施一场再低、再低,也得花费十数万贯钱。</P>
怎么说呢?</P>
就像之前提过的那个家资巨富,都能够结交到泽王李生金的胡人商贾索元礼,他如果想要大布施一次以求福报,那么把他家里余钱都拿出来,再变卖一些丰都市集里的店铺之类的家产,那他估计应该就能在不借贷的情况下堪堪进行一次大布施。</P>
然而,这位郑国舅却将大布施说得云淡风轻,甚至挥手间就完成了布施的举动。</P>
因为他摆出来的那一排文书,正是他要布施的东西——都是宁人坊里的地契,上面的房产都在那烂陀寺周边,如果加起来,总面积应该能有宁人坊的四分之一大小!</P>
要知道,宁人坊的房子土地可不像赵无咎之前在履道坊买的靠角落的院子,在此地居住的都是一些富户,房屋可以称“宅”,至少是两到三进的雕梁画栋的院子,就算不要家具摆设,一套也至少需要千贯银钱!</P>
看到了这些地契,那僧人双手合十,嘴角噙着微笑,对眼前的郑国舅施礼道:“唯精唯诚,可渡弱水 。施主的心愿如此赤诚,无远弗届,佛陀菩萨亦是当允。”</P>
说完场面话,他便从袈裟地下取出一个小小的三足香炉,放到自己和郑国舅眼前,正好压在一张地契上面。</P>
接着,他本无一物的手中就多出三根清香,轻轻一弹指,这三根清香就插进了香炉并且随即点燃,升起了袅袅青烟。</P>
最后,这个胡僧便闭上双眸,口中喃喃道出一句偈语:</P>
“本来无一物,薰风三两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