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人造盐田(2 / 2)

苏闲点头。

朱标看过后,朱元璋才接过,大致扫了一眼。

随后才道:“的确没有你说的积分,但……理应是有想法的。”

一边说着,朱元璋看向一旁,“将此人先记下。”

“是!”

国朝事务繁多,虽然很多人朱元璋心里都有衡量,但过于关注的还是要记下来。

“这运输之法说完了,用此类方法,固然可以平衡各地。但最根本的也没有解决掉――私盐之利!”

此刻。

朱元璋也发现了,苏闲的目光,不时往后方的那个奇怪的“火盆”和“盐池”看去。

虽然早就知道苏闲要在这上面做文章,但他目前最关注的,还是那笔算出来的“亏空!”

“不错,将这些盐商整合,只要保证朝廷自己的这笔账不出错,那么商贾内部之间,如何竞争倾轧,也不关朝廷的事。更不会出现大盐商将盐引贩卖出去,以至于下面的盐商无利可图,最后导致没人运送粮草,边屯败坏之事发生!”

朱元璋点头。

马皇后也早已明悟,毕竟盐商淘汰制度,谁没完成任务就换一个新的上来。

光是此法,就解决了《盐引论》上面的大部分疑问。

“其实此法若成,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私盐。”马皇后想了想还是说道:“但没办法解决太多。”

“正是。”苏闲道:“其实刚才说了那么多,联合之前的宝钞来看,私盐之所以泛滥的原因只有一个,百姓愿意投身私盐……是因为私盐便宜!”

说到这里,苏闲的解决答案,也就脱口而出了。

“你的意思是……”朱标更是跟着道:“让官盐比私盐更便宜?”

“不仅仅是更便宜!”苏闲道,“遏制私盐,不仅仅是强行打击卖方,还要从买方的角度来考虑,还要在同等价格下,让官盐比私盐更好!”

“小子,你是不是在做梦?”

此刻,朱元璋听到苏闲的这些话,都不由得感到头疼。

而朱标和马皇后更是面面相觑。

“更便宜还要更好?这话不是又打了个圈,又回到刚才了?”

“大明每个盐场出产的盐,还要分为上中下三等,这其中的比率都是成倍数增加。民间的私盐就算再差,除了那些从盐矿里直接挖出来的便宜一些,剩下的和下等盐也差不了多少。”

“有些私盐贩子,还他娘的是营寨经营,家族传承,这种炼制盐的秘方,甚至比朝廷的还要好。”

朱元璋显然知道很多,所以苏闲的这些话,让他听起来就跟做梦一样。哪怕是清楚,苏闲有制作好盐的办法,但他更清楚其中的损耗。

“现在制盐,很多灶户都是煎煮盐法。”马皇后也道:“同样的一堆柴火,粗制下,能制十斤下等盐。但要是制上等盐,可能只有一斤了……”

“是吗?”苏闲点了点头,这才指向远处。

“制盐的工艺,就和纺织的工艺一样,技术手段是可以进步的,就比如那里……”

看到苏闲终于指向,他们看不懂的那个区域。

朱标早就内心好奇,此刻也是连忙问道:“这是……”

苏闲接着道:

“刚才我说,私心是应对胡相的纠缠,找胡相的麻烦。”

“公心就是,让百姓能吃得上好盐,也将盐税都收回来。”

“改制盐引,可不只是改变运输方式,提升效率。接下来自然是,提升工艺,加快制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