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与二舅母说了些话,门外有丫鬟来报道:“老太太传晚饭了。”
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过了一条南北宽夹道,经过抱厦厅,穿过东西穿堂,来到贾母的后院,进入后房门。
这里早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傍四张空椅。王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黛玉连忙推让,不肯落座。
贾母笑道:“你舅母和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这才告了坐,贾母命又王夫人也坐了。迎春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傍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傍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说饭后务待饭粒咽完,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饭后,贾母留黛玉说话。
没说几句,忽见丫鬟进来笑道:“宝玉回来了。”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懞懂顽童。心中正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黛玉一见,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
一时回来,再看宝玉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
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戴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色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好,却难知其底细。
贾母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但细看黛玉形容,与众各别: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认识的,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问道:“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颦颦’二字出处,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于是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得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姊姊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