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轻柔地拂过,携带着山间特有的清新与凉意,两人的衣袍随风轻扬,宛如天际飘逸的云朵,若是有远方的旅人无意间窥见这一幕,定会误以为那是两位遗世独立的仙人,正凌风而立,超然物外。
他们并肩伫立于巍峨山巅,目光所及,是那片被群山环抱的虎丘城,从高处望去,城池虽显渺小,却恰似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横亘在南蛮与南楚之间,成为南楚疆土最南端的铜墙铁壁。
毕铭,这位看着只是中年人面相,实则已经年过六十八岁的老将,自二十八岁起便肩负重任,镇守此地,岁月悠悠,转眼间已是四十载春秋。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以一腔热血,无悔地守护着国家的南大门,风雨无阻,矢志不渝。
杨凝风望着身旁这位历经风霜却依然挺拔的身影,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敬意。他已从萧远口中得知毕铭的英勇事迹,此刻,这份敬意更添几分。他微微一笑,提议道:“大将军,我们练练?”
毕铭闻言,眼眸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战场,那份对武艺的热爱与追求瞬间被点燃。
前不久的那一晚,月光皎洁,杨凝风将毕铭约到此山之顶,两人于山巅之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
毕铭本以为,杨凝风此举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以获取他的认可与支持,却不料,这竟是一场意外的指点,或者说,授艺。杨凝风不仅为他改良了原有的枪法,更传授了更为高深的枪法。这让毕铭深感震撼,也让他意识到,与杨凝风之间的“练练”,实则是他修行路上难得一遇的机缘。
特别是当亲眼目睹杨凝风轻而易举地击败南蛮血府境九重的高手后,毕铭对杨凝风的敬仰之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几乎将他视为武道上的神明。在他看来,能够得到杨凝风的指点,甚至是与他交手的机会,都是极其珍贵的,这不仅让他在这战经验有了质的飞跃,更在心灵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与升华。
“嗡!”
随着一声低沉而有力的枪鸣,毕铭猛然出枪,枪影如龙腾跃,带着一股不可一世的霸气,直逼杨凝风而来。
这一击,他毫无保留,全力以赴,仿佛要将所有的感激与敬意都凝聚在这一枪之中。
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旁观者而言,眼前的景象无疑会被误读为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而非仅仅是两位高手之间技艺的切磋与探讨。
山巅之上,剑芒如织,枪影交错,每一道光芒都蕴含着足以撼动山河的力量,让人不禁屏息凝视。两个时辰的激烈交锋后,双方终于收势而立,气息虽略显急促,但眼中却闪烁着对彼此技艺的认可与敬佩。
毕铭轻抚长剑,缓缓开口:“杨将军,你何时启程?”
杨凝风的军职现在还只是百夫长,但如此实力,毕铭称他一声将军,是对他的尊敬。
毕铭心中明镜似的,知晓杨凝风此行虎丘城,表面上是受帝院大长老秦宬之命,实则是借秦宬与葛亦等人的算计,将计就计,以助自己清除南楚军中这颗毒瘤。而今,葛亦及其党羽已伏法,虎丘城得以清净,但杨凝风却在今夜再次邀他出城“练练”,这举动无疑透露出即将离别的信息。
毕铭内心深处,既希望杨凝风能长久留驻此地,让虎丘城因他的存在而固若金汤,又深知这样的想法过于自私。他深知,杨凝风乃是人中龙凤,其志在四方,他的舞台不应局限于虎丘这一隅之地,更不应被南楚的疆域所束缚。他的未来,应当在更加广阔、深邃、辉煌的世界中去书写。
因此,尽管心中满是不舍,毕铭还是选择了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