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此时刚刚从钟楼街的一家同仁堂出来。</P>
这是锦川市一条比较出名的仿古街。</P>
这一条街据说是从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P>
政府经过改造之后,打造成了具有古色古韵的特色街道和景点,既保留了古代特有的气韵,又增加了现代化的质感。</P>
这里大多数的商铺都是古玩字画艺术品以及中医药等传统产业。</P>
给父亲买完药,陈路看了看花呗,这个月已经欠了3000多了。</P>
父亲那边还有一万多的住院费。</P>
眼看着又要交房租了,说实话,陈路感觉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负担。</P>
哎……</P>
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还是得想办法挣钱啊。</P>
这时候,忽然他感觉脑海里一阵记忆出现在心头。</P>
这是……</P>
哪儿来的?</P>
仔细回味,陈路这才反应过来。</P>
原来,这是来自于杨明亮和郭强等人的愤怒能量。</P>
不过,这浑厚的能量,让陈路有些惊讶,这得多生气啊?</P>
要知道,上一次只是渗出来一点点,而这一次,竟然比起上一次多了两三倍!</P>
不过,他惊讶的发现,这一次的记忆并非全都是医学,而且增加了一些特殊的记忆,那便是……书法大家。</P>
这些记忆在脑海里翻涌沉淀,良久之后,终于平息下来。</P>
陈路沉吟片刻,不禁苦笑一声,难不成……自己现在出来摆摊写字?</P>
呵呵呵……</P>
陈路并不觉得自己写得好就能一鸣惊人。</P>
书法这行业,陈路接触还算多,现在社会的书法行业早就被毁掉了。</P>
云龙混杂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混乱。</P>
甚至可以毫不留情的说是沆瀣一气,乌烟瘴气!</P>
各种假大师、假大家招摇撞骗,甚至出现了各种类似于“丑体”、“流体”等毒瘤。</P>
甚至是不少名家都在哗众取宠。</P>
炒作、宣传这些似乎成了主旋律,即便你写得再好,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是无法出头的。</P>
摇了摇头,陈路一路向前走去,忽然被一群聚集在一起的人群给吸引了注意力!</P>
“哎呦,好东西啊!”</P>
“祥源宝典这里竟然出现了郑板桥的真迹!”</P>
“难得的好东西啊!”</P>
“是啊,前段时间《芝石兰竹图》拍卖价格660万!了不得啊!”</P>
“啧啧啧,你这就外行了,郑板桥的兰竹图肯定贵,可是书法作品,就得打折扣了,佳士得前段时间拍卖的《行书节书自叙帖》,也仅仅只卖了38万,不过……也的确算是好东西了!”</P>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笑吟吟的说道,然后满脸欣悦的看着这一幅画,满是欣赏。</P>
钟楼街的商户和经常来串的老客都知道这位老人,老人名叫张喜存,据说是退休干部,但是……具体是什么情况,也没人知晓。</P>
他虽然喜欢收藏,也喜欢书法,更是痴迷研究很多年,可是……这种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名贵真迹,他可买不起。</P>
张喜存喜欢竹子,对于郑板桥更是欣赏无比。</P>
现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郑板桥真迹,也是心痒得很。</P>
祥源宝典是一家典当行,名声在外,信誉很好,至今有百年历史了。</P>
此时此刻,柜台上正铺着一幅书法,名叫《清风徐来》。</P>
一名年轻人站在门口,对着典当行的经理说道:“这的确是郑板桥的作品,老板,收不收?”</P>
经理看了一眼一旁的顾问,面带询问。</P>
老者有些沉默,东西是好东西,保存也很完好,但是……</P>
他犹豫片刻,看向年轻人:“你计划典活当?还是死当?”</P>
年轻人稍加思索:“死当!”</P>
老者琢磨一番说道:“10万!”</P>
“这虽然的确是郑板桥的作品,但是郑板桥的书法并不值钱,最重要的是留存比较多,他晚年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所以这价格,不低了!”</P>
年轻人当即面色认真了起来:“不行,最低25万!”</P>
老者和经理对视一眼,此时此刻也开始犯难了。</P>
虽然书法落脚有章有印,作品也十分不错,可是……25万,终究有些冒险。</P>
而且典当行有典当行的规矩,不可能按照拍卖价格来拍。</P>
周围一些喜好书画的围观群众纷纷说道:</P>
“25万,贵是贵了点,可是贵在保存好啊,而且这一幅字艺术水平极高。”</P>
“没错,这字体也的确像是郑板桥的风格啊,老张你不是最喜欢郑板桥吗?这幅作品极为难得,要不……你收了?”张喜存旁边的一位老人笑眯眯的说道,“对了,这是真东西吗?”</P>
张喜存被对方说的有些心动,忍不住走向前去,细细的观摩起来。</P>
不得不说,这一幅字体十分考究。</P>
“嗯,东西是真的好!”</P>
“没有功夫还真的写不出来这样的好东西,你瞧,作者在这幅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的变化,墨色由浓转淡,再由淡转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流动感,宛如清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生动而富有变化。</P>
而且,整体布局巧妙,留白恰到好处,使得观者的视线得以在字里行间自由游走,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清风的温柔和书家的淡泊明志。”</P>
“好东西啊!”</P>
越说,张喜存的内心越发躁动起来,说实话,他真的萌生了收藏的心思。</P>
这时候,一旁的年轻人看见张喜存十分喜爱,忍不住说了句:</P>
“老先生,我是真的缺钱用,若不是结婚买房,我是真的舍不得把祖上留下来的好东西给卖掉。”</P>
“你要是喜欢的话,23万拿走!”</P>
“不讲价!”</P>
此话一出,周围众人顿时开始起哄。</P>
“23万,值啊!”</P>
“就是,这转手一卖,就能挣不少钱,现在这种板桥体可是备受欢迎啊。”</P>
“哈哈,要不我们筹钱买走?”</P>
“张老爷子,你要不要,你不要我们可就下手了啊!”</P>
……</P>
周围众人越说,张喜存内心也越发急切起来。</P>
23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P>
他虽然退休工资不低,可是……这毕竟是23万啊。</P>
可是好东西是千载难逢,可遇而不可求,讲究的是一个缘分。</P>
张喜存一咬牙,这边就要答应下来。</P>
而一旁的陈路恰巧遇见这事儿,顿时皱眉起来。</P>
郑板桥?</P>
巧了!</P>
清朝时期,自己和郑板桥算是老交情了。</P>
那个老头生性不羁,真的如同那竹子一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P>
他这一生也算是坎坷,中了举人,又中进士,当了几年官吏,教了几年书,最后落得卖画的地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