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开灯,照耀这盛世大宋(1 / 2)

第435章开灯,照耀这盛世大宋

庆历八年大年三十,上午政制院总结了一下今天的发展,下午就暂时先各回各家。

不需要去崇政殿开会,也不需要再办公了,总要回家陪伴一下家人。

因为晚上的时候时间就不属于百官了,而是要参加活动。

傍晚时分,汴梁街头就已经是一片热闹。

张灯结彩,爆竹声响。

东华门外的夜市无比繁华,很多商贩就住在街上,跟家人吃了饭就出来摆摊。

顺着东华门一路到马行街,来来往往已是人山人海。

人潮并不是单纯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而是有游街,有舞龙,有狮舞,有花船,有彩轿。

从清晨开始,初霞绯红映街巷,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们就已经为春节做准备。

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灯笼高悬,如飞龙翻腾般舞动,彩带在清风中飘舞,繁花似锦的装饰点缀着街头。

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卉、领巾、靴鞋、玩物,商品琳琅满目。

街头巷尾各类杂技表演“扑旗子”“爆仗”“抱锣”“硬鬼”“舞判”“哑杂剧”“七圣刀”“歇帐”等节目让人应接不暇。

宋人忙碌地穿梭在张灯结彩的酒楼、茶坊、集市中,被新年的喜庆氛围包裹。

傍晚时分,阳光逐渐西沉,街头更显得热闹非凡。

高门显赫之家的女眷们恣意观赏关扑,或围坐一团,或举杯畅饮。

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张罗饭饮,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共同庆贺新年伊始。

普通人家则走上街头,大人将小孩举过头顶,沿着街道跟在游街的队伍后面,或是为子女买些糖葫芦、虎头帽,或是跟着人群欣赏杂技表演。

最令人期待的是皇家的花车游街和东华门外盛会,因为有些时候皇室会撒铜钱。

这个习俗从唐朝开始。

顾况的诗《宫词》中描写唐玄宗时期过年酷爱扔红包雨的李隆基:“嘈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到北宋的时候,《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时期撒钱的景象。

虽然最近几年,赵祯这个习惯被赵骏给劝阻了,不是朝廷缺这点钱,而是很容易引发踩踏事故。

朝廷已经好几年没有再扔过钱。

可普通百姓却不知道,哪怕是知道也期盼着今年再变回来。

而且即便不扔钱,跟着花车也能图个喜庆。

所以每年过年,花车游街的时候,就是人们最高兴的时候,往往从高空俯视,就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

赵骏的家就在西华门外,从家里出来之后,他就带着妻儿上了马车,向皇宫的方向而去。

走了不到二百米,顺着新建好的西华门就进入了宫中。

如今皇宫扩建之后,宽阔了许多。

他的马车继续前行,上面挂着宫牌,被特别允许可以在皇宫内行驶,不然扩建走的皇宫靠走路,那得走很远的路程。

从西华门进去之后,北面就是扩建后的延福宫。

这里已经被建成了一个宫殿群,宫墙内高楼林立,花团锦簇,有花园、池塘、人工湖和小树林,也有那种五六层高的水泥建筑。

城外的筒子楼没多少美感,就跟后世那种五六层长方体的大楼一模一样。

但宫廷建筑却美轮美奂,内部构造由水泥和钢筋建成,外面则依旧有木质结构,斗拱飞檐,彰显独特的中式风范。

马车顺着宫道一直往东,一直到左承天门才停下,这里原本南面并非宫殿,而是一处巨大的校场,包括皇城司在内,有近万士兵驻扎于此。

如今模样大变,以前的军营全都拆掉,又修了一些宫殿,并且外面还保留了很大的广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前北宋皇宫各种庆典活动是在大庆殿以及大庆殿南面的广场里,包括各种祭祀仪式、接见外国使者、正旦大朝会等等。

结果赵骏大手一挥,把大庆殿当作了政制院,南面的广场也成为了政制院的办公场地,朝廷就缺少了做重大活动的场地。

因此就把地点改到了左承天门内广场。

此时左承门内大殿以及包括附近殿宇人声鼎沸,汴梁大小官员都从左掖门进入,到了前殿的广场宫殿里。

各殿人满为患,百官们高谈阔论,杂乱的声音都穿透了内大殿,到了后门口处。

赵骏先从马车上下来,然后赵清韵钻出车厢,他一把抱住,乐呵道:“慢点,小心别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