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替死骸骨(2 / 2)

盗墓:镇墓 七情六遇 922 字 7个月前

初看像是浮雕的人形,但封白目光一凛,不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那确实是一具尸体,只是与人类差异巨大。</P>

因为它的下半身并非身躯和双腿,而是一条长长的鱼鳍。</P>

“黑鳞鲛人。”</P>

看着那具半人半鱼的怪物干尸,封白低声道。</P>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二曾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如鱼般生活在水中,其眼泪可化为珍珠。</P>

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也有记载,南海有龙绡宫,鲛人织纱之地,其丝如霜般洁白。</P>

此外,最早提及鲛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山海经》。</P>

眼前这半人半鱼的怪物与《山海经》中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所以他一眼便认出来了。</P>

毫不犹豫,封白取出一根蜡烛,用火石点燃。</P>

等到光线照亮四周,他才发现墓壁上不止一具鲛人尸体,每处磷火的来源处都有一具。</P>

且这些尸体似乎经过特殊处理,即使在冥殿中也没有腐烂的迹象,反而异常干燥且漆黑。</P>

最令他震惊的是,那些……鲛人的琵琶骨被铁链穿透,呈屈膝下跪的姿势,被锁在铜柱上。</P>

他手持蜡烛照亮鲛人的嘴,才发现它们的喉咙里嵌入了火绒,烛芯仍在燃烧。</P>

之前那幽蓝的磷火正是从火绒上散发出来的。</P>

“生命之烛。”</P>

“永恒不灭之灯!”</P>

看到这一幕,封白终于明白了。</P>

这些……黑鳞鲛人并非陪葬品,而是纯粹被用作照明工具。</P>

早在原始部落时期,人们就会前往南海猎杀鲛人,提取其油脂制成火烛。</P>

而到了商周时期,鲛人更被视为珍贵的宝物,大量被捕杀。</P>

一滴鲛人油就能点燃四五天而不灭。</P>

因此有了“生命之烛”和“永恒不灭之灯”的说法。</P>

不过,封白现在想的并非此事。根据三生桥的理论,一盏生命之烛对应一具尸体。</P>

献王地宫中共有十具尸体。</P>

除去他自己,眼前这三具代表着前三世的替死骸骨,加上经历三重地狱的影骨,还有妻子、儿子和太岁。</P>

无论如何计算,也只有七具。</P>

难道把他陈雨楼和鹧鸪哨也算进去了?封白突然觉得自己的记忆似乎出现了混乱,站在那六具被锁在铜柱上、面目狰狞的黑鳞鲛人尸体前,他紧皱眉头,内心愈发纠结。</P>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