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黄河,陕州河段。
一艘艘康家的运船往来穿梭于黄河两岸,自达赵家卷土重来,重新占据了巩县之后,康家就无奈的跳反了。
它不反也不行。
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那么多颗人头在那摆着呢,康家却自始至终都平安无事,康大勇康云从父子如果没有鬼,那才怪!
还好陈军的强势表现让康大勇父子心中稍有安慰。
就跟丁敬说的那样,完全巩固了南线的赵家形式一片大好,这多多少少给了康家人一丝安慰。
康家现在正抓紧时间转移丁口和钱粮,巩县虽然已经不是前线了,但这里依旧危险。
清军万一鼓了把力气,那就又能兵临黄河了,康大勇可不敢把所有的族人和家产都摆在巩县,还是去周家口吧。
战争让往日商贸繁荣的周家口陷入了沉寂,但这里靠着沙颍河,走水路能一路通达苏北,迫不得已时候康家人还能坐船出海,奔南洋去。
不过康大勇还是向赵亮捐纳了大量的钱粮布匹,以及手头全部的运船。
前者是必须有的一道手续,后者还留着作甚呢?
康家现在再多的船还能跑关中不成?
所以痛痛快快的捐了。
何况赵家如果真的能够成事,康家也就用不着这些东西了。
从军需到粮食肉类,大批的物质运抵解州,然后再从解州那里运回大量的食盐。
赵家治下现在是没有所谓的盐引盐商的。
有的只是一个盐业总公司和各地的分公司。
总公司把食盐分送到各地的分公司,然后大家都可以去盐业公司里进盐批盐,随便你卖多高的价格,只要你有本事卖的出去,一斤一百个铜子也没人管你。
这样做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每一个盐业分公司就是一批人手呢。
从财会到护卫,还有仓库管理员,以及为首的经理等,那都要发工资的。
但比之满清的盐引和盐商,这样的做法无疑得利更多。
首先就是盐价的掌控。
自从这一政策实施后,靠着苏北的食盐供给,整个中原的盐价都应声而落。
现在皖北很多州府都有人专门去赵家地盘进购食盐,当地官府军兵全视而不见的。
没办法。不怎么做,他们连吃的盐都没有。
上头的鄂北卡住了四川井盐的输入,上头的中原卡住了河东池盐的输入,苏北的盐丁灶户现在更是唯赵家马首是从。
他们已经被大规模的改造为盐场,一个个往日的苦哈哈摇身一变成为了盐场工人了,每个月的固定收入都比往日高出许多。而如果完成的食盐产量有溢出,他们还能领到额外的奖励。这些个盐丁灶户们都不知道有多么感激赵家!
皖北吃盐顿时成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