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想(1 / 2)

“王妃。”</P>

在嬴政身边待了许久的赵高,终于回来了。</P>

赵姬在锦布上画着什么东西,头也不抬,“怎么去这么久?”</P>

赵高犹豫了一下,不知该不该将嬴政要将她带在身边的事情,告诉赵姬。</P>

她想要跟随嬴政。</P>

在赵姬这里,她只能是个仆役。</P>

而在嬴政那里,她便是中郎令。</P>

官职虽然不大,但能陪在嬴政身边,也算是有头有脸。</P>

而且,她总感觉赵姬似乎在…提防?</P>

不太准确。</P>

那种感觉,好像是关注?</P>

赵高也弄不明白那种奇怪的感觉。</P>

就是她总觉得赵姬那双淡漠的眼神,会若有若无的放在她的身上。</P>

在那双眼睛里,她似乎没有了任何秘密。</P>

这种感觉,真让人惊悚与恐惧。</P>

赵高想要从赵姬身边离开。</P>

就像是绵羊,想要逃离猎食者的注视。</P>

所以在书房,她刻意的去与嬴政搭上关系。</P>

只是不知道赵姬,愿不愿意放她离开。</P>

赵高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赵姬想要把她牢牢攥在手里。</P>

咬了咬牙,赵高低下头,“公子政考教了臣一些有关律法之事。”</P>

赵姬抬起头,“她看上你了?”</P>

“算不得看上。只是公子政认为臣有些才能,想要让臣身边伺候着。只是未得王妃答应,臣也不敢听从。毕竟臣是王妃的人。”</P>

“没有谁的人这么一说。凡大秦之士,皆归我儿所有。既然政儿看重了你,你以后就陪在政儿的身边。”赵姬再度低下头,“有些事,孤可要提醒你。”</P>

“王妃请讲。”</P>

“法无情,人有情。政儿年轻,性格暴虐。比起一个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政儿更需要一面铜镜,可正衣冠的铜镜。”</P>

赵高愣了愣,神情复杂的看着赵姬。</P>

赵姬这句话,就是给她局限出一个人设。</P>

那就是忠臣这个角色。</P>

如果打破这个设定,那便是嬴政不需要的人。</P>

对于一个不需要的人,结果可想而知。</P>

赵高低下头,对赵姬一拜,“臣知晓。”</P>

“去吧。好好辅佐政儿,别辜负你的母亲对于大王的忠诚。”</P>

“诺。臣告退。”</P>

待赵高走后,赵姬抬了抬头,眼神中带着思索。</P>

片刻过后,宦官来报。</P>

宴席已经准备就绪,卓子央等人早已等待多时。</P>

赵姬放下笔。</P>

看了看自己写的,有关创办报社的想法。</P>

无论为了融合,还是为了稳定内部局势。</P>

或是为了监督。</P>

舆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P>

必须要想办法告诉所有人。</P>

她们其实都是兄弟姐妹。</P>

大秦则是正义之师。</P>

终极目的,是为了天下不再有战争。</P>

也是为了创建一个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乌托邦世界。</P>

同一个信仰。</P>

足以让许多人放下彼此之间的仇怨与成见。</P>

在如此动乱的时代。</P>

渴望永久的和平,才是底层百姓的想法。</P>

无论对于秦,或是对于其余诸国。</P>

皆是如此。</P>

至于会不会因此暴露秦国的野心,从而让诸国心生忌惮。</P>

那毫无疑问,肯定是会的。</P>

诸国会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秦国。</P>

可秦国在乎吗?</P>

掌握了舆论战场,得到了百姓支持的秦国。</P>

如今越发强盛的秦国。</P>

在乎诸国联合吗?</P>

联合?</P>

又不是没打过。</P>

大不了再来一次拉锯战,消耗战。</P>

看谁能笑到最后。</P>

掌控舆论战场,这个想法是好的。</P>

只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P>

一是可以量产,能够用于印刷的纸张。</P>

二是油墨。</P>

三是可以批量印刷报纸的机器。</P>

四是运输手段。</P>

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与金钱去解决。</P>

虽然时间并不算紧凑,但也不充裕。</P>

他希望,第一份报纸上的消息,必须是嬴政登基为王!</P>

站起身,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想法。</P>

紧接着,跟着宦官前往宴请卓子央等人的宫殿。</P>

一进殿内。</P>

所有人皆站起身,躬身行礼。</P>

“我等拜见王妃。”</P>

“臣等拜见王妃。”</P>

赵姬从众人身前走过。</P>

凡路过的人,皆将头埋的更低。</P>

不敢抬头去看。</P>

生怕有任何失礼之处。</P>

待赵姬走到上位,俯视下方诸人。</P>

缓缓坐下,挥手道:“诸位起身。”</P>

“谢王妃。”</P>

在场所有人,老老实实坐下,等待着赵姬的说话。</P>

“今日虽多有不悦,但终究得以还证大同商行诸位的清白。只是稍苦了大同商行的诸位。孤特意用湖中之鱼,制为火锅。一来为了犒劳尔等功绩,二来是为了让大同商行的诸位,莫要心存芥蒂。”</P>

卓子央当即拱手行礼,“我等不敢。”</P>

“莫要不敢。孤最欣赏胆大之人。若唯唯诺诺,何以成大事矣?”</P>

赵姬扫视众人,“若谁心中有怨,大可说出。孤并非无容人之量也。”</P>

“王妃,我有话说。”</P>

有个年轻的管事,站起身。</P>

看来强压怒气的模样,倒是十分有趣。</P>

卓子央汗颜,瞪了她一眼。</P>

你还真说啊?!</P>

赵姬明显只是说一说场面话。</P>

就不怕死?!</P>

赵姬一笑,“你叫何名?”</P>

“小人名叫寺星。”</P>

“寺星,你有何言?”</P>

“王妃,我等忠心耿耿,从不敢触雷霆一步。却因那些腌臜小人,受裸身之辱,冰寒酷刑,更有甚者,为之而死。”寺星直视赵姬,一双眼神中带着倔强,“王妃觉得如此做法,可以称之为对?!”</P>

“寺星!”卓子央呵斥一声,“哪有你说话的份?!”</P>

“此乃我一人所言,与诸位管事无关。”寺星看了看卓子央,“我只求念头通达,心中无愧。若无答复,我心不甘。君择臣,臣亦择君。这大同商行的管事,不做也罢。蝼蚁贱命,尽管取之。”</P>

不知为何。</P>

看着这年轻人,倒是让赵姬想起曾经在赵国王宫。</P>

当着赵王丹,所有赵臣的面,指责赵人无胆的模样。</P>

尤其那双豁出一切的眼神,尤其相似。</P>

只是现在,地位不同了。</P>

卓子央想要站起来,斥责寺星。</P>

却被赵姬伸手,示意坐下。</P>

“孤曾以为大同商行的诸位管事,皆是运筹帷幄之辈。未曾想倒是出了个勇士,当真稀奇。”</P>

赵姬看向寺星,“那你告诉孤,怎么做才算是对的?”</P>

“自然是何人有错,便处罚何人。”</P>

“说得好。何人有错,便处罚何人。请问百姓知道何人有错?那些被冻死,饿死之人恐怕到死,也不知是因何人之错也。她们只会怪罪到孤的头上,或者大秦,大同商行的头上。”</P>

赵姬似是开玩笑的说道:“孤乃一国之父。孩子受了委屈,被人欺负了,难道要孤去慢慢找是何人欺负的?那样太麻烦了。孤倒不如将所有人都揍一遍,反正凶手就在其中。至于无辜者,要怪也应该责怪凶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