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皇帝病倒(2 / 2)

此时的元康帝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状态,他紧了紧左手,发现连最骑马的握拳都做不到,害怕到了极点。

他张嘴刚要说话,口水却先一步流了下来,再看到屋内嫔妃太医们一脸震惊的表情,心中的怒意再次升起,两眼一翻,又昏了过去。

……

元康帝病了,后宫由皇后坐镇。

她将宁昭仪叫过来伺疾,其余人都被她打发了。

那个胆小的宫妃被皇后处决了,其余的妃子也被勒令闭嘴,否则下场如上所述。

太医们被封了口,没人敢说他半瘫了,只说陛下情绪激动之下气昏了过去,现在十分虚弱,需要卧床静养。

可北边的战事依旧胶灼,形势十分危急,哪能等的起?

几部重臣们拿着北地的加急信焦急的等在宫门处,他们再无往日争权夺利的心,此刻各个神情灰败颓然,宫门巨大的阴影将几人笼罩在黑暗中,像是任何光都透不进去。

皇后本姓黄,是原鸿胪寺卿家的嫡女,受过正统世家女教育,嫁入皇室多年,育有一儿一女,嫡长子即太子现在才八岁,仍是稚子,不懂政事。

皇帝病重,皇后迅速做出决断,太子监国,承恩公及六部尚书等重臣辅国。

承恩公,姓黄名望,原鸿胪寺卿,是皇后娘娘的亲爹。

此诏一出,满朝哗然。

看样子,陛下的情况不容乐观。

太子才八岁,即便监国又有何用,最后拍板做决定的还不是承恩公和皇后娘娘。

若陛下挺不过来,继主年幼,这大景朝的天下还是周家的天下么……

不少朝臣心中对皇后娘娘重用自家父兄十分担忧。

于是乎,几个官员在议事时明里暗里的表达了不满,并提出解决办法:应从宗室子弟中再抽两人进入辅国队伍中来。

毕竟宗室都姓周!

皇后娘娘想了想便应允了,她知道自己最近做的太明显了,让两个宗室来参政,也能做个挡箭牌,让她的名声好些。

可是大景朝的宗室本身就不多,在京城的更少。

除了先帝那几个没成年的幼子(成年的都被打发到各地了),还有就是几个没有实权的。

这几个年长的宗室要不就是胸无大志游手好闲之辈,要不就是之前犯过错被放在眼皮子地下监管的,要不就是身份有瑕完全没希望夺嫡的。

八个辅臣在一堆宗室里挑来挑去,总算挑了一个正常的,元康帝的远房皇叔——周琛。

这人合适,这人在先帝时是唯一受到重用的皇室,还在北方榷场管理多年,对北边形势颇为了解,又为人机敏,最近还极得英国公府重视,当是有用。

最主要的是,这人一直未婚,无子。

一个无子的还有能力的宗室,真是天选辅臣。

有了这么个有能力的周姓宗室,定能对皇后娘娘及承恩公有所牵制。

这个珠玉在前,另外一个宗室就随便多了,纯粹凑数之用。

皇后娘娘和承恩公没想到周氏皇族在京城还有这么一位人物在,顿感大意,但八大辅臣已经决定了,他们也不好再拒绝,只能点头允其入朝。

小叔公周琛自从北地调到京城后一直担任个无关痛痒的小官,无甚作为,现在突然入了权力中枢,别人以为他会马上锋芒毕露,然而他表现的很低调,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

往往八大辅臣同意的他都会同意,辅臣内部有了争执他也不会多话,倒是让承恩公松了一口气。

好在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论是皇后娘娘还是承恩公亦或是六部大臣们都将北地战事放在了第一位,迅速调集钱粮全力支援。

钱好解决,可是兵怎么办,将怎么办。

胡人二十万大将军压境,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北地九镇是第一道防线,两个大营是第二道防线,若两个大营不保,胡人驱兵南下,京城危矣。

可九镇已有三个失守,两个大营若无支援,早晚被攻破。

必须从别处迅速调兵前往支援。

可这兵从哪里调?

靠南的地方想都不能想,那里一动,闽南的邢大可绝对也跟着动。

那只能是西北了。

那里还有两支军队可调动。

于是乎西北守备孙长明收到了一封京城的八百里加急诏令:西北驻军除一部分正常驻守外,另领十万大军火速前往北地支援英国公和何将军。

孙长明早有准备,当即点兵点将准备出发,没想出发当天又收到第二封诏令:令梁州府淳郡公周彻同去,是为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