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八</P>
天气晴,微风,冷</P>
忌:嫁娶,搬家,动土</P>
宜:开业,安葬,入殓</P>
停业许久的致知书坊在一阵噼里啪啦的炮竹声中重新开业了。</P>
赵小山没有大声张扬,只邀请了李球和白常文等好友,放了挂炮竹就算开张了。</P>
李球好久没来乐平了,自回来后便跟着侯爷跑前跑后的忙活,这一天还是特意请假出来的。</P>
“若是别人邀请,我还真出不来。”</P>
李伯玉和乡君的日子定在了十一月二十五,时间非常紧,等他们成亲后李球便要随周彻前往梁州了。</P>
因此,这次可能是李球出发之前最后一次出来和赵小山相聚。</P>
“一会你们该干嘛干嘛,我要回村里一趟,娶不成你姐我就认你娘当干娘,以后你姐就是我妹,有我罩着她,看谁敢欺负。”</P>
赵小山没想到李球对他娘如此执着,快半年了还没忘。</P>
“唉,你姐相看的对象是哪个?不是说也在书坊里干活么?”</P>
赵小山狐疑的看看李球,“咋?想去看看自己输在哪了?”</P>
李球撇撇嘴,“你可别瞎说,我当初是看你姐让咱娘逼的厉害,怕她急切之下随便找一个人嫁了,我那纯粹是助人情节,就算娶了她也是拿她当妹妹的,可没有别的想法。”</P>
赵小山听得直皱眉:“谁和你是咱娘?你姓赵么?你姓赵我也没你这么大的大哥。”</P>
“等下午我去认了干娘咱就一家人了,别着急。”李球没大没小的搂过赵小山的肩膀,吊儿郎当的。</P>
两人一路走一路拌嘴,白常文在一旁乐的直摇头。</P>
他很羡慕李球,都快三十的人了还能和赵小山来一段忘年交,说话轻松自在毫无负担。</P>
若是认了赵小山的娘当干娘,他以后在密水便有了家,以后就算在梁州也算有个盼头,有家人可以惦记。</P>
他便没有这个福分了,孤寡一人,当初幸得侯爷收留才有了现在的容身之处,侯爷走到哪他便要跟着去到哪。</P>
像是无根的浮萍,只能攀附侯爷而活。</P>
赵小山带着几人将重整后的书坊走了一圈,到活字印刷的小屋前,看到郭憨子一行人前后忙碌的身影,就连李球都不住的点头。</P>
“山子,你这脑子到底咋想的,咋能想出这么个法子?真是够用!”</P>
白常文爷赞道:“若此种方法真的成了,这批人给我们送到梁州来,我在那边也办个书坊!”</P>
这当然没问题,赵小山想都没想便点头答应下来。</P>
待几人走到书坊的抄写室,看到了十多个书生正伏在桌子上奋笔疾书,赵小山指着第一排的魏武道:</P>
“那个就是我未来的姐夫,我娘挑的,我把关的,我姐亲自点头同意的。”</P>
“他都来你书坊抄书了还不知道你底细?”</P>
“应该知道吧,毕竟日子都定了。”</P>
没错,赵娇娘和魏武的日子也定了,同样是十一月二十五,和李伯玉同一天。</P>
虽然他没说,但魏武应该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不知为何他始终表现的很淡定,对给未来小舅子打工这件事毫不在乎。</P>
拿书抄书结账,之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没有一丝拘谨或者不好意思。</P>
魏武不说,他便也没认。</P>
两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只做老板和员工的关系相处。</P>
李球站在门口仔细看了看魏武,撇了撇嘴,嘟囔了一句“小白脸。”</P>
“你姐也是的,咋就喜欢书生呢,书生有啥好,那句话怎么说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P>
别看他们嘴里说的好听,什么仁义礼智信的,心里比谁都会算计!</P>
不过也没关系,今天下午我就是你大哥了,他要敢嘚瑟,大哥替你们收拾他。”</P>
可能真是憋久了,李球今天尤其嘚瑟。</P>
念在他马上就要滚蛋去西北的份上,赵小山决定不和他一般计较了。</P>
“现在书坊还是以雕版印刷和抄书为主,维持原来的运行模式不变,什么时候活字印刷出来了什么时候再变更。”</P>
等郭憨子几人做熟了,他还会陆续从村学堂里抽人,一点点培养,壮大活字印刷的实力。</P>
为此,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学堂的人数,不拘年龄不拘性别不拘来处。</P>
哪怕是外村的,只要能来上学,都可以享受他的优惠待遇。</P>
人,才是力量,才有未来。</P>
若想培植自己的势力,便要有雄厚的人力基础。</P>
只不过那样一来所需花费更多,光靠他两个作坊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P>
只希望老天保佑,他的琉璃实验能够成功。</P>
中午赵小山同李球白常文以及白敏中等三人一起回了古仙村。</P>
这是白敏中三人第一次来,赵小山照例领着他们先逛了一圈高山园区。</P>
一路上,郑图嘴里不住的发出“啊”、“哎呦”这般感叹,直说这趟来的值,受教受教云云。</P>
就连一向寡言的李巨卿也目露赞赏,将眼底对赵小山的轻视之色尽数敛去,只觉得人不可貌相。</P>
白敏中也频频点头,赞道:“没想到最近风靡的肥皂竟出自于这里,真是万万没想到。”</P>
让你们没想到的多着呢,等我的琉璃研究出来的,惊掉你们的下巴!</P>
像白敏中他们这样的赞美赵小山已经听过很多次了,最开始听时还有些飘飘然,现在就淡定多了。</P>
但好话谁都听不够,于是赵小山又嘚瑟的领着他们去了古仙村的学堂。</P>
刚开始看男学时白敏中不住的说赵小山大义云云,待看到还有女学时那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P>
“女子无才便是德,如何能创办女学?她们本是乡下女娃,就算认字又有何用?一旦认了字见识的多了,她们还能安心嫁人生子?”</P>
白敏中从六岁开始读书,大半辈子都在学习四书五经考科举,深受传统儒家观念影响,觉得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读书识字只会让她们变得野心膨胀不守本分。</P>
郑图倒是不赞同白敏中的话,对这小山村竟然还有女子学堂颇感兴趣。</P>
翻了翻学堂里的书本,发现这里竟然没有女训女戒一类书,而是千字文论语等科考书,甚至还有不少算学。</P>
郑图嘴里“啧啧”不停,感叹不已。</P>
虽然之前他总说佩服佩服厉害厉害之类的话,但到这一刻,郑图算是彻底拜服了。</P>
见微知着,办作坊没什么,他去过南方一些市镇,大大小小很多作坊,几乎家家户户经商。</P>
办学堂办书坊也没啥,有不少商人经商成功后都想改变自家出身,往往出资在老家修建族学,供养同族的孩子念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