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75 赐婚(1 / 2)

盛世华章 thaty 1957 字 6个月前

为防止作弊, 殿试的卷子上并没有写着姓名, 只有各自考生的编号。可是赵璞在溜达的时候早就记住了那几个重点人物的号码,而这几个人也都是有些真才实料的,策论言之有物, 行文流畅,对仗工整。特别是南宫沉的试卷, 就是赵璞这种最讨厌读书的人也看得点头不已。扭头再看那些满篇歌功颂德的狗屁文章,赵璞不由得噘起了嘴。

按照大颢的科举规定, 殿试不会再刷人, 所有参加殿试的贡士都会被赐予进士的出身,之后分赴各处为官。在殿试中考生们真正争取的其实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鼎甲的荣耀!所以赵璞很郁闷,他手底下又要多出来不少的饭桶来!

“都把这号码给朕记下来, 等朕……了, 再一个个的把他们揪出来!至于现在……”

两日后,所有新科进士身穿公服, 头戴三枝九叶冠, 恭立于承天门外,由内侍颂名次第进入奉先殿,入殿后与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恭听进士姓名、名次。

赵璞端坐殿上,今天这大典比殿试场面更大, 也更无聊,不过他今天倒是异常的有耐心,因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办!然后按照规矩到了皇帝嘉勉新科进士这一步, 本来前边都好好的,可是到了新科探花郎也就是山西才子王韬的时候,赵璞却忽然不按照礼部呈上来的稿子背了。

“王爱卿今年也有二十二了吧?”

“是。”王韬愣了一下,本来该怎么说话礼部也都招呼过他们,皇帝这一不按台词走,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可总算是还知道要回答。

赵璞点点头,无视左右大臣火热的眼神,继续说:“听说王兄为了苦读诗书,甚至不近女色,直到如今也并未娶妻?”

王韬惊愕的睁大了眼睛,他哪里是为了苦读诗书不近女色?根本就是他家虽为书香门第,可是到了他父亲那一带已经大大衰落,但又自恃身份不愿与平常人家结亲。所以他直到现在还没娶妻,但这话不能说,所以王韬也只能眼观鼻鼻观心,保持着一副聆听圣训的恭谨摸样,什么也不说。

“不过,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众臣对皇帝陛下侧目而视,这句话从他的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太没有说服力了,那两箱的账单如今还在户部放着呢,但众臣谁都知道皇帝根本不是为了要钱,完全就是为了不大婚!

“听说爱卿之父已经为爱卿寻了一门亲事。”

“啊?”王韬诧异,陛下这是打哪里知道的?怎么这事他都不知道?这些日子王韬一直在客栈中闭门苦读,杨鲲鹏也嘱咐过他不要做任何可能让人联想到他们二人关系的事情,因此他也没再去过杨府。时至今日,他甚至连王父也来了顺平都不知道。

赵璞却假装没听见王韬的惊呼,什么也不解释,而是飞快的继续说:“既如此,朕索性就帮你二人赐婚,探花郎,刚逢大登科,又遇小登科,真是恭喜啊!”

在座的大臣虽然觉得奇怪,可是皇帝少有的不做一件出格的事,这给探花郎赐婚也确实是喜事,于是一群人也都随声附和起来,甚至不少老大臣打趣的向王韬索要喜帖,称到时候要喝一杯喜酒。其他新科进士也随声附和,只是眼神里多多少少带了那么一丝嫉妒。

而高高在座的赵璞,却也总算是一桩心事落了地——那圣旨上赐婚的双方,男方是王韬没的说,女王却正是被王父送来的胡千户之女,胡月儿!

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胡月儿是当不了参将夫人,只能当探花夫人了……

与此同时,杨鲲鹏也带着金吾营的上下离开了大山。不过进去的时候金吾营上上下下只有三百多人,离开的时候,从官兵到俘虏再到被解救百姓,却有了小一万人!

这次再回到南阳县外的驻地,杨鲲鹏也总算是见到了何威贵何知府本人!

何威贵穿了一身知府公服,身后的差役赶着两头猪三只羊,猪羊的身上都绑着大红花,另有一群人在一边敲锣打鼓,显然是劳军来的。

杨鲲鹏无奈了迎了上去,下马拱手道:“劳烦何大人来此相迎,在下可真是罪过了。”

“好说好说,杨大人为民除贼,我身为当地父母官,怎能不来劳军?”

杨鲲鹏挑眉,两头猪三只羊,用这点东西来劳军,这位知府大人可真说得出口,就算过去金吾营有三百多号人的时候这也不够塞牙缝的啊,况且现在金吾营可是不止这点人手了。

“有劳了,有劳了。”心理是这么想的,可杨鲲鹏嘴上却连连道谢,转过身叫来下属将劳军之物都牵走了,杨鲲鹏就开始和何威贵大眼瞪小眼。

何威贵看不远处金吾营的将士已经开始从车上卸下东西扎营,一群群的俘虏被赶到一边蹲在地上,一个个贴着封条的大箱子被抬出来搁在地上,不由眼馋的咽了口唾沫,这可都是功劳啊。何威贵看了杨鲲鹏一眼,这少年参将仍旧是板着脸什么都不说,不由得暗骂这人实在是太过不识时务,竟然不知道要主动分功?

“何大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直拉拉停停,险些死在山里的谭维纲摇摇晃晃的从一辆马车里钻了出来,看见何威贵之后,立刻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了过来。

何威贵一愣,顿时变得一脸的痛心疾首:“谭大人!您这次可是受苦了啊!为了我南阳百姓,您竟操劳至此!”

“唉!不碍事,不碍事,只要是百姓能安享太平,我这七尺之身就是扔在大山里也是无妨!有劳何大人惦念了!”

杨鲲鹏的眉毛竖起来了!周围听到这两个文臣说话的官兵百姓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齐齐的看着这两个唱念俱佳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