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陆堂官道喜。”
“陆堂官,老夫犬子三日后大婚,还请陆堂官赏脸,莅临寒舍吃一顿薄酒。”
看到陆远如此受欢迎,郑晓三人的脸色都不甚好看。
“呵,看来这陆远,比张润公您更像是户部尚书啊。”
张润的脸色当然不好看,闻听此话冷哼一声,挥袖。
这一番陆远当然是看在眼里,因此挤开围拢自己的人群来到郑晓三人面前,作揖。
“下官陆远,见过郑部堂、张部堂还有孙抚台安好。”
三人也都露出笑容作揖还礼。
“陆堂官安好。”
陆远如数家珍一般说道:“当年学生在翰林院读书的时候,郑部堂您就是翰林学士,是下官的师长,下官对郑部堂已是敬仰多年,不曾想竟有今日之幸,可与部堂同在南京替朝廷效力,日后还望郑部堂能对下官多多教诲。”
“哦,老夫想起来了。”郑晓恍然大悟般,哈哈一笑:“对对对,陆远陆伯兴,嘉靖二十三年二甲进士,在翰林院储养三年,看老夫这脑子,真是人老了不中用。”
陆远言道:“那时候下官才疏学浅,众多同学都比下官出色,不被老师所注意也只能怪下官自己太过平庸。”
“不能那么说。”郑晓满脸热情,顾左右言道:“大家有所不知,如今咱们这位陆伯兴,可是嘉靖二十三年这一科中,最成器的,皇上更是当着文武百官夸伯兴是我大明朝的栋梁之才。”
“是啊是啊,陆堂官确实是忠贤良臣。”
“有口皆碑的。”
南京当地的官员跟着附和,陆远抬起双手摆动:“可不敢可不敢,郑部堂以前是陆某的师长,在郑部堂面前,陆某就是一个学生,还多的是学习进步的空间呢。”
同郑晓寒暄完,陆远随后又同张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