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嘉靖的问题,陆远也不由陷入了苦思之中。
正面回答、单刀直入?
那就相当于挽起袖子直接去打嘉靖的脸,肯定不行!
有的事能做不能说。
大脑飞速运转,能有那么几个呼吸的时间,陆远才开口。
“内阁几位阁老以及臣等之所以觉得就开海的事需要再三斟酌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陆卿细说说。”
“早年成祖之时,使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通贸万国、扬我国威,然今时不同往日,成祖之时,我大明朝国力正盛,府库充盈,有的是货物卖往海外,然今我朝先后经历了汪逆倭患和庚戌虏乱,国家疲弱,府库空虚。
就算开了海,朝廷也一时间拿不出什么货物向外卖,而一旦打开海禁,则又给了沿海商人明目张胆联系外夷的机会。
早在嘉靖十四年时,海禁松弛,便给了汪直南下广东经商的机会,不消十年,汪直便壮大到可以危害我大明朝的地步,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是因此,臣的打算是,先缓一缓,等朝廷府库充盈的时候,再行开海。”
对陆远这种极其官方的回答,嘉靖显然是不会满意的,可他又无处反驳,因为这是事实。
如果不是当年海禁松弛,汪直凭什么坐大。
嘉靖道:“朝廷完全可以严加管控,限制这些沿海的商人出海。”
陆远叹气道:“正所谓堵不如疏,更何况海疆沿线浩荡何止万里,朝廷堵不住的。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强行管控,倒不如有序引导,真等开了海禁的时候,以朝廷为主,地方海商为辅,共同经营海洋,他们赚到钱的同时,朝廷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征税,这样才最是妥当。”
嘉靖又道:“既然陆卿家不着急开海,那为什么去年要先行筹备四个海事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