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只是一个商人,他不通军略,不懂兵事,站在十六世纪远洋贸易的风口上飞了天。
所以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法摆脱本质是一个商人的影子,并且困在历史的牢笼中挣脱不得。
因此后人永远无法理解汪直明明有了那么大的势力,为什么不把海外那一圈打下来,偏偏要和大明朝死磕。
这一磕就磕了七八年。
韩邦奇一步站出,难掩激动的说道。
“不要追了。”
戚继光放弃追赶汪直,转而选择固守住嘉善城,并且清点被汪直遗留在城中的那多达数百门的佛朗机炮。
“这一次汪直上岸,赔了儿子折了炮,还死了数万倭寇,元气已然大伤,覆灭只是早晚的事了,现在咱们先把即将到来的汪仲这一伙贼寇给囫囵个的吃掉。”
不过比起历史来看,这伤亡连一成都不到。
汪直到死的那一天还希望嘉靖能和他合作一起去开海,这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他自大的将自己的身份摆在一个和嘉靖或者说大明中央政府平等的地位上。
两败俱伤,谁都不好受。
为什么不抛下这一万多残兵败将,选择先一步逃回嘉善。
甚至还曾派人去往汪直的徽州老家为其树雕像、修衣冠冢。
“捷报来了,捷报来了。”
一听到捷报两个字,文渊阁内十几人几乎齐刷刷站了起来看向谭振鹄。
“时嘉靖三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寇汪逆直亲率大军驱赶百姓攻嘉善,守备周诚并下三千四百人不敌,周诚与城同亡,嘉善陷于贼手,同日杭州参将岳长林、游击戚继光领兵攻嘉善,汪逆遁逃,嘉善复还。
因此,很多故事的结局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魏国公、永康侯、各位上官,这庆功宴今晚不妨先摆一堂,多亏有了各位上官的坐镇运筹,才有今日前线这般大捷。”